
这是知名艺术自媒体人“意公子”的意外之著,是一本面向中国艺术爱好者的艺术类普及读物。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将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为我们展示了陶器、玉器、青铜器、绘画、书法等近百件绝代佳品,讲述了艺术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
※ 此文本仅作习读之用,禁止转载,如侵联删。背景音乐选配了两首国风纯音乐,顺序循环播放即可。为方便朗读,个别字词分段做了微调;建议读出章节标题;此篇分为19个段落。
大话中国艺术史
作者:意公子
中国艺术史 最熟悉的陌生人
1.
在《大话西方艺术史》发售时,有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意公子,如果西方艺术是一个句句有梗的段子手,那么中国艺术又是什么样的?你呢,你有答案吗?”我几乎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最熟悉的陌生人。
中国艺术好像离我们很远,远到今天我们只能走进一座座博物馆,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和它相顾无言。我们之间隔着千百年的时空,只有一个小小的展签告诉我们,它是谁,出土于哪里。但它的主人经历过什么,它又是怎么颠沛流离地来到我们面前,我们并不一定知道。但我们真的就不认识它吗?我们从小就听的中国神话,传说女娲仿照自己,抟(tuán)土造人,创造世界。中国人骨子里对土地源远而深厚的感情,最终诞生了土和火的艺术——陶器。我们发现了漂亮的玉石,发现了铜和锡,发现原来山水里可以寄托内心的思绪,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那么精彩……这一切都像极了孩子,在跌跌撞撞中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成长。而最终,远游归来的人又落叶归根,迎来新生。
2.
当这部瑰丽的中国艺术史开始在我面前慢慢具象起来的时候,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和你分享了——中国艺术史,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人的一生需要经历满地乱爬的婴儿期,经历最为好奇且好动的儿童期;会在青春期经历第一次成熟,经历第一次失落;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如果将中国艺术数千年的历法,看作一个整体,那么你会发现,迄今为止中国艺术的发展,与人的一生是如此相似。原始时期,那是中国艺术的“婴儿期”,好奇与恐惧并存;青铜时代的到来,我们开始有了肌肉,能够探索更大的世界,这是中国艺术的“儿童时期”;而秦汉正对应着中国艺术的青春期,有着青春期里的第一次成熟和懵懂……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将撕开我们生活的一角,照见过去,也照亮前路。它终将回答的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3.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什么是“诗意的世界”呢?当我们在某一个瞬间从现实世界中短暂抽离,游走于山水画卷之中,徜徉于浓淡笔墨的字里行间……当我们活在当下,却分明跨越了时空,看见了无数的世界,拥有了不同的人生……这,就是艺术的意义。而你,准备好前往这一个诗意的世界了吗?一切的一切,还要从一个意外开始说起……
第一章 原始艺术 艺术的开始,是一场意外——好奇与恐惧并存的婴儿期
一切的开始,是为了生存。
在《大话西方艺术史》中我们看到,早在一万多年前,先民们为了能战胜比他们体格更大、更凶猛的野兽,在洞窟里画下了它们的样子。这些在画里面受伤的野牛、野马被人们拿着石头不停地戳,好像这样就能隔空戳死真正的它们。这是一种巫术仪式,也是关于艺术的起源里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巫术说。
4.
又过了几千年,先民们找到了一种比狩猎更稳妥的活法:种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先民们逐水草而居,肥沃的土地给了粮食生长的基本条件,阳光和河流是粮食生长的动力,我们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不用饥一顿饱一顿了。而靠天吃饭,需要的是上天的眷顾。巫术再次派上了用场。
7000年前的将军崖岩画似乎就记录了先民们的一次巫术活动。他们给“禾苗”画上了“笑脸”,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希望用这种方式祈祷丰收。也不知道是不是祈祷管用了,这一年,还真的迎来了丰收。满仓的粮食让先民们开心极了。但他们马上迎来了一个幸福的烦恼——这么多粮食一次是吃不完的,需要储存,怎么办呢?那是一个意外的机会。在一场大雨过后,人们在泥泞的土地上烧烤食物。这本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进食了。也不知是谁突然讶异地喊了一声,人们才发现,湿润的黏土在烘烤之后变得硬邦邦的,很是奇特。人们想,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泥土捏成器皿的形状拿来烤一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