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543】
读物本·意公子 《大话中国艺术史》(6)
作者:千江月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755
5
8
9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当这部瑰丽的中国艺术史开始在我面前慢慢具象起来的时候,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和你分享了——中国艺术史,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愿君采撷,与君共读。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5-16 14:31:46
更新时间2025-05-16 14:31:4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这是知名艺术自媒体人“意公子”的意外之著,是一本面向中国艺术爱好者的艺术类普及读物。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将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为我们展示了陶器、玉器、青铜器、绘画、书法等近百件绝代佳品,讲述了艺术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

※ 此文本仅作习读之用,禁止转载,如侵联删。为便于朗读,个别字词分段做了微调;建议读出章节标题;此篇分为18个段落。

大话中国艺术史

作者:意公子

1.

第五章 隋唐艺术 扶摇直上九万里——三十而立,中国艺术的壮年期

经历了有破有立的青春期,中国艺术迎来了自己的“三十而立”​。政治的稳定、国力的强大、经济的繁荣、对外交流的顺畅和融洽,使得这个时期的中国艺术对内全面发展遍地生花,对外又充满了海纳百川的气魄。要做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是中国艺术这个时期的关键状态。而绘画,在唐代以后,也有了更明确的分类。

唐代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历史题材、现实题材,还是宗教题材,都继承了魏晋以来“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特点,但人物关系不再是魏晋时期那种“排排坐”的方式,而是有主有次,善于用一些戏剧性的情节来增加画面的丰富度。

这个时候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画家。比如,李世民的御用画师、建筑师,还顺便当了宰相的阎立本。阎家三代人都在为隋唐皇帝服务,而尤以阎立本艺术成就最高。他不仅绘制了李世民的“昭陵六骏”​,还画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设计并主持修建了大明宫,同时还有传世之作《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你说他正职是画家,兼职当宰相,也毫不为过。

2.

《送子天王图》 局部 宋摹本 吴道子(唐)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在阎立本的笔下,你会发现人物画的画风,已经从汉代的粗朴、魏晋的淡雅,慢慢转向精致和臻丽了。可能因为唐王朝太有钱了,除了在宫廷培养自己的画家之外,他们也在民间到处搜罗厉害的画手进入宫廷为帝王服务。

吴道子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员。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官,后来觉得没意思就辞职了,当了一位全职画家。他给人画壁画,因为画得太好了,就被唐玄宗召进了京都长安,并命他“非有诏不得画”​。潜台词就是:你只允许给我一个人画。

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和阎立本完全不同。直观地说,同样是走路,你感觉阎立本画的走路,步履稳重而优雅,展现的是大国气象;而吴道子画的走路,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展现的是柔中带刚的力量。正是因为他的画有很强烈的运动感,人物衣带如有风助,所以也被称为“吴带当风”​。

3.

《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昉(唐)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朝是一个包容和开放的国度,女性的地位在当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比之前以宣扬女德为主、起教化作用的女性题材绘画,到了唐朝,画家更多是把女性作为审美对象,所画主题也多是描绘她们的日常生活。

这个主题下最出名的画家是张萱和周昉(fǎng)。在他们的笔下,我们能看到唐代女性体态丰腴,面庞圆润。她们的发髻高高挽起,头戴花簪,衣纱轻透,肌肤吹弹可破。她们的生活看起来安逸而有趣,斗狗赏鹤,悠然自得。这些画作不仅让我们相隔千年依然能看见唐朝人的生活,更为后世许多唐代影视剧或唐代仿妆提供了可参考的素材。

当然,在人物画中,还有一类题材值得重视,那就是描绘神佛的宗教画

卢舍那大佛 唐 龙门石窟

在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佛教的绘画主要还是由印度的僧人来做,这个很好理解,语言不通,但图像无国界。他们画下了佛经的故事,以此来宣传和弘扬佛教的思想和理念。到后来,中国本土的佛教结合了道家、玄学等思想,越来越汉化。而我们所看到的佛教绘画或者雕塑,也不再那么像外来之物。他们的形态随着每个朝代的主流审美而改变,比如丰腴富态的佛像,一看便知它诞生在唐朝。

4.

“菩萨如宫娥”​,唐代的菩萨很多以当时的宫娥作为造型依据。

这其中最具风采的便是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它结合了宗教性和世俗性,堪称历代石雕精品,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据说它是按照武则天的面容来雕刻的,当年武则天资助了两万贯脂粉钱(相当于现在的600多万元人民币)​,工匠们花了3年零9个月才完工。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