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林田,本名翁斯英,福建福州人。1929年6月29日生于天津。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电机专业,是一名电信工程师。林田幼年生活在南京、天津等地,小学至中学的学业主要在贵阳、南京完成。在中小学时她就开始展露出在朗诵和歌唱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2. 林田在1949年以同等学力取得高中文凭,并考上了“中央大学”教育系。同年8月,她放弃了向往已久的“中央大学”教学系而选择了参加ge命。后来参加西南服务团随军去四川,同年12月起在重庆西南人民广播电台从事编播工作。1954年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继续从事播音工作,历任播音组组长、播音部副主任、主任等职。1987年离休后,受聘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兼职教授,从事教学工作。
3. 林田曾当选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出席全国性先进工作者会议,荣获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妇女“三八红旗手”称号,任首都女记协特邀理事。
2021年4月22日8点15分,林田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4. 播音是时代的产物,朗诵式、宣读式、讲解式、谈话式这四大表达样式是在60年代初期形成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齐越、夏青、林田、费寄平。那个时候,广播是播音创作的主要阵地,“有稿播音”又是播音创作的主要方式,在宣读式和朗诵式播音较为多见的情况下,林田其清新晓畅、娓娓动听的播音开创了新的播音风格。
5. 《阅读和欣赏》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传统文学赏析类节目,主要向听众介绍古今文学作品。当时林田老师向听众介绍作家魏巍撰写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也恰恰符合讲解式话语样式的内在诉求——让听众听得明白,理解清楚。林田老师的这段播音,音色圆润、明朗,总体节奏舒缓,娓娓道来,给人以清新晓畅之感。林田老师的讲解式播音,旨在达到“解”的目的。
6. 例如:林田老师将重音落在了战士的四种品格上。从听众的角度,我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 “纯”“坚”“淳”“宽”的调型幅度被拉开了。这既起到了强调重音的作用,又体现了四种品格之间并列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这段作品里,林田老师这种娓娓道来的舒缓节奏,加上句与句、意群与意群间连贯的气韵,愈加凸显了其讲解式的播音风格。
7. 我们致敬广播有声语言创作的艺术高峰,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播音员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锤炼语言基本功,以创新精神传播好新时代的最强音。
在五、六十年代的“四大高峰”中,齐越的诵读式播音,气势磅礴,豪放洒脱;夏青的宣读式播音,端庄严谨,铿锵隽永;林田的讲解式播音,清新晓畅,娓娓动听;费寄平的谈话式播音,宽松和蔼,亲切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