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481】
读物本·解说《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上
作者:白榆葳蕤✨✨✨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8205
17
41
2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文整理自“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人生若觉不快活,愿君读读丰子恺。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6-20 22:57:27
更新时间2023-06-21 10:42:2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人生若觉不快活,愿君读读丰子恺

1、今天陪大家精读的是《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这本书非他人主笔,更非后人为丰先生立传,而是收录了他自己的文章,内容涉及其家世、童年、成年、子女等一生经历,更包含了其所见所闻所感,语言诙谐,真实全面。细细品之,不仅趣味无穷,更暗含了许多丰先生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在开始《丰子恺自述》的精读之前,我们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2、在子女一生的教育中,母亲占了多大比重?在选择未来的事业时,个人兴趣和家族意愿哪个更重要?学习中,我们需要发挥什么样的精神,才能像丰子恺一样,哪怕战乱、饥荒和动荡,也能激情不减?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让丰子恺的几个子女都成了栋梁之才?带着这几个问题,翻开书本,让我们一起去窥探大师丰子恺有趣又曲折的一生。

3、民国期间,社会动荡,战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偏巧在这个时期,大师频出。史学界钱穆、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并称“史学四大家”;建筑界梁思成、茅以升成就卓越;文学界钱钟书、沈从文、季羡林等造诣颇深;数学界苏步青、华罗庚享誉世界。除此之外,还有世界文化巨匠鲁迅,以及人称“词学泰斗,戏曲先锋”的王国维……当然,如果提到文艺界,丰子恺一定榜上有名,不容忽视。

4、作为画家,他的画妙趣横生,饱含人间烟火,尤其是对漫画造诣最深。彼时,中国并无漫画,直到1925年12月《子恺漫画》出版,中国才有了第一本漫画集。丰子恺自然而然成了“中国漫画之父”。泰戈尔曾称赞丰子恺:“用寥寥几笔,写出人物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所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5、也有人评论:“鲁迅的文章里,有丰子恺的画,丰子恺的画里,有鲁迅的精神。”因为鲁迅以笔为器,用“投枪”和“匕首”揭露社会现实,而丰子恺则以笔为目,看尽世道的乱和恶,也画出了人间的美和善。他的画,大都是对日常的描写,有童趣,有亲情,也有苦难的百姓。或许是受日本艺术家竹久梦二的影响,或许是他自己心中充满诗意,总之,他的每一幅画都像一首诗。正如他的好友朱光潜所说:“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

6、丰氏祖上,自明末清初以来,世代居住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湾镇,靠经营着一家百年老店——丰同裕染坊为生。但是丰子恺的父亲——丰鐄从不参与染坊生意,只一心苦读,从二十六七岁就开始考举人。可惜的是,1898年秋,丰鐄再次落第了。同年11月,丰子恺出生了,乳名慈玉。丰子恺的诞生,对丰家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在他之前,母亲钟氏已经生了六个女儿,每次生产之时,婆婆就在楼下厨房里等喜讯,如果是位千金,她就在厨房“乒铃乓啷”地碰锅盖,表达不满。而丈夫丰鐄,因落第正郁郁寡欢。所以,这第七次生产,母亲钟氏压力极大。

7、好在这一次,钟氏的婆婆没有在厨房里生闷气了,丈夫丰鐄的失落情绪也一扫而光。因为丰家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孙子。老祖母还命人摆起香案来敬神,丰鐄亲自叩头跪拜。可想而知,整个丰家对这个日盼夜盼的男孩是如何宠爱。丰子恺6岁时开始读书,最初就读于私塾,1914年时,考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师从李叔同学音乐和绘画,并确定了一生的艺术事业;又跟随夏丏(miǎn)尊学习日文和国文,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逐渐成为了散文家。

8、1919年,丰子恺从师范学校毕业,遂开始了贯穿其一生的艺术教育。他除了自己笔耕不辍地画画、写作外,还不断辗转于多个学校担任音乐和图画课老师,并发表艺术理论的相关文章,翻译国外的文艺著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众人皆知,丰子恺是画家,但实际上,他又不止是画家,还是音乐家、作家、翻译家、书法家和教育家。

9、纵观一生,他出版的各类著作多达180多部,画作更是不计其数,而且作品《手指》、《白鹅》、《送考》等8篇文章还曾入选了小学、中学和高中课本,堪称硕果累累。 然而这样一个致力于教育的人,也未能在特殊时期幸免。1966年,上海中国画院出现了第一张批判丰子恺的大字报,自此,对他的批斗正式开始。除了批斗外,丰子恺还被下放到干校改造,提水、摘棉花……步履蹒跚,颤颤巍巍。

10、丰子恺白天被批斗,晚上继续翻译书籍。他熟练掌握中、英、日三种语言,同时还学过德文和法文,因此,一生翻译了颇多外国文艺作品,填补了国内艺术教育的多个空白。到了1978年,丰子恺终于得以平反昭雪。可是,他却无缘见到亲自见到那一刻,因为在1975年,他已因肺癌去世。他出生于时局动荡之时,长于战火硝烟之中,祖宅被毁,颠沛流离。抗日战争时,为了逃难,曾从石门湾一路逃到重庆,后来战争结束又艰难返乡,途中风餐露宿,拖家带口,几次差点命丧黄泉。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学习和教育,亦不曾放下画笔。

11、丰子恺的一生曲曲折折,但始终不忘治学。他评价自己的恩师李叔同说:“先生一生最大的特点是认真”,这种认真的精神在他身上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丰子恺21岁结婚,一生有七个子女。他自幼备受家人宠爱,所以成年后,对于自己的家人、孩子,也宠爱有加。在他的漫画里,长辈和孩子的形象时常出现。他觉得孩子的童趣尤其珍贵,比起大人的世界,孩子眼中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

12、丰子恺52岁时,还写道:“读过我的文章的人,看过我的儿童漫画,而没有见过我的人,大都想象我是一个年青而好玩的人……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而他自己,也将这份童趣带到了画里,放纸鸢,玩跷跷板,扮新郎新娘,认真地玩耍……这些孩子们玩乐的日常,在他的漫画中,蕴含着另一种美。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