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 是 而 非
原文
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孟德知人之哲也,弊于张邈。何则?夫物类者,世之 所惑乱也。故曰:狙者类智而非智也,愚者类君子而非君子也,戆者类勇而 非勇也。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幽莠之幼似禾,骊牛之黄似虎,白骨疑象,碱碳类玉。此皆似是而非也。
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知于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 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怀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钎。”
太公曰:“七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外貌恭敬中心欺慢者, 有精精而无情者,有威威而无成者,有如敢断而不能断者,有恍恍惚惚而反 忠实者,有倭倭拖拖而有效者,有貌勇狠而内怯者,有梦梦而反易人者。无使不至,无使不遂: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惟有大明,乃见其际。”
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 《长短经 · 知人》
译文
我听说驾驭将帅的方法,务必明悉英雄们的内心世界。然而,人不容 易被了解,了解人也确非易事、汉光武帝是善于听取并明辨各种意见的人, 但却犯了谬信庞萌的错误;曹操算得上知人善任的楷模,但却被张邈所蒙 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世上的事物纷繁复杂,乱人心目、探 头探脑、喜欢窥视别人的人貌似聪明实际上并不聪明,愚鲁的人貌似君子 但却不是君子,憨直的人貌似勇敢实际上并不勇敢 亡国之君好像足智多 谋,亡国之臣好像忠心耿耿,莠草的幼苗好似庄稼,黑黄相间的牛皮类似虎皮,白骨类似象牙,赤底白彩的石头酷似美玉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例子。
孔子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了解人心比预测气候变化还要困难。 天还有春秋冬夏朝暮等较为固定的循环周期,而人却与此不同.人外貌淳厚,但其真实的情感却深藏心底。有的人外貌温逊而内心骄慢,有的人貌 有长者之风实则品行不端,有的人外貌温顺而内心刚直,有的貌似坚强果断实则软弱寡断,有的貌似舒缓而实则刚猛。
太公说:“士人有的貌似严正而实则心怀叵测,有的貌似温和善良实际 却男盗女娼,有的外貌恭敬而内心骄慢,有的外貌富于情感而实则无情无义,有的表面威风凛凛实际却一事无成,有的遇事敢于处断却又无能力处 断,有的外貌游移不定内心却忠实如一,有的貌似拖拖拉拉实则效率很高, 有的貌似勇敢而内心胆怯,有的貌似痴颠反而看不起别人。总之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所以,普通大众所卑视的,圣人反而将其视为宝贝;普通人难以理解的人和事,只有圣明的人才能理出头绪来。”以上讲的是人的外貌与实情不相符合的情况。
观 诚
原文
知此士者而有术焉。微察问之,以观其辞;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与之 间谋,以观其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远使以财,以观其廉;试之以色,以观其贞;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庄子》曰:“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吕氏春秋》曰:“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 其所行,近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爱,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哀之以验其仁,苦之以验其志:”
《经》曰:“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疏废之人,观其不背越;荣显之人,观 其不矜夸;隐约之人,观其不慑惧。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壮者,观其 廉洁务行而胜其私;老者,观其思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父子之间,观其慈孝;兄弟之间,观其和友;乡党之间,观其信义;君臣之间,观其忠惠。”此之谓观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