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材之美与八美之材
原文
必也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辩意,捷能摄失,守能待攻, 攻能夺守,夺能易予。兼此八者,然后乃能通于天下之理;通于天下之理, 则能通人矣。不能兼有八美,适有一能,则所达者偏,而有所异目矣。故聪 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材;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材;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材; 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材;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材;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材;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材;夺能易予,为贸说之材。
通材之人,既兼此八材,行之以道。与通人言,则同解而心喻;与众人 言,则察色而顺性。虽明包众理,不以尚人聪睿资给,不以先人-善言出已, 理足则止。鄙误在人,过而不迫。写人之所怀,扶人之所能。不以事类犯人之所姻。不以言例,及己之所长。说直说变,无所畏恶。采虫声之善音,赞愚人之偶得。夺与有宜,去就不留。方其盛气,折谢不怪。方其胜难,胜而不矜。心平志谕,无适无莫,期于得道而矣。是可与论经世而理物也。
— 《人物志·材理》
译文
必须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并理出头绪来;善于思索,创造出采取 行动的理由;明察秋毫,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微妙迹象和关键;善于辞令 把情意表达得清楚;反应敏捷,及时发现失误所在;善于防守,抵御对手的 种种攻击;善于进攻,攻破对手的防线;善于予、夺换位,即以人之矛攻人之 盾,使对手陷入困境.兼具以上八种能力,然后才能通晓天下的道理;通晓 了天下的道理,也就能够通晓人的心理了。如果不能兼备这八种能力,而 只是具备其中的一种,那么他所通达的道理也只是其中的一面,他的才能 也只能根据他所通晓的一面来命名了。因此,善于听取不同观点,理出事 物发展头绪来的,叫做能够辨别事物的名物之材;善于思索,能够创造采取 行动的理由的,叫做能够从宏观上进行谋划的构架之材;能够明察秋毫,发 现事物变化的微妙迹象和关键的,叫做通达慧识的达识之材;善于辞令,把 情意表达得明白而动听的,叫做词汇丰富的瞻给之材;反应敏捷,能够及时 发现失误所在的,叫做权变敏捷的权捷之材;善于防守,能够抵御对手各种 攻击的,叫做能够坚守自己理论的持论之材;善于进攻,能够攻破对手防线 的,叫做善于推进的推彻之材;善于用以人之矛攻人之盾的方法使对方陷于困境的,叫做善于换位的贸说之材。
通材之人,既兼具以上八种才能,又能按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在实践加以 实现。达种人跟那种学识渊博、贯古通今的人谈话,则能做到彼此心领神会; 与普通人谈话,则能做到察言观色,顺着他的性情去讲。尽管自己通晓天下 的道理,却不高居人上,盛气凌人;尽管聪明睿智,资质丰厚,却不跃居人先。 只求自己把正确耐听的话说出来,道理讲明了就打住。别人说了错话或做了 错事,自己则力避重蹈覆辙。理解并表达别人内心的情怀,帮助别人发挥自 身的专长。不用事例触犯别人所忌讳的东西,也不用事例涉及自身的长处。 无论别人直话直说也好,怪话怪说也好,不畏惧,也不嫌恶、即便虫声噪杂, 也不掩耳拒听,而是选取其中好听的;即便愚人无知,也不一概排斥,而是称 赞并采纳其中正确的。或夺取或给予,适宜有度;或离去或留下,不去勉强。 当自己气盛的时候,能克制情绪,慷慨向对方道谢;当自己胜利的时候,没有 骄矜之色。心底平和,志向明确,没有自适,亦没有痛苦,只期望得到天地万物的道理而已。这样的人,就可以与他讨论治国安邦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