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003】
读物本·百年往事【篇十八】
作者:浅笑ᨐ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10808
4
4
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杨苡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6-18 16:21:37
更新时间2024-06-18 17:56:08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侵权声明:转载文本只为读文练习,不做任何商用。如侵联删,谢谢。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篇十八

1

同学少年(五):吴良凤

中大同学中还有一位,应该说和我没什么交情,只能勉强算认识,却总也忘不掉。要是没记错的话,她叫吴良凤,和我同宿舍不同系。同学中传说,她是由一个国民党军官养着的,就像现在说的“包二奶”那样吧,她上中文系就是军官供的。这样的情形,这样的身份,大家自然是“另眼相看”的。我没主动和她攀谈过。

在中大的最后半年,我几乎每天下午和晚上都在松林坡下面中渡口的茶馆里度过,在那里写诗,写信,看书,做功课。有时偶尔还会和茶馆老板或是男同学下棋。吴常跟蒋和一起坐茶馆。蒋和是蒋百里的小女儿,品学俱佳,我一向是敬重的。有天蒋和对我说,吴良凤佩服你,想和你交个朋友。我那时的状况不好,有了孩子,大学还没毕业,有时想想蛮灰心的,“佩服”从何说起呢?过了两天,我在茶馆里,独自占了一张方茶桌,又在写诗,吴忽然过来说,杨,你真不简单,听说你已有孩子了,还坚持写作。她希望找时间和我聊聊。我只淡淡应付了一下,也没和她约。

 

2

我不喜欢她,除了军官包养的事之外,还因为刚刚听说的,她单恋上了当时走红的作家徐。徐在中大教写作课,每周从城里过来一次。他的小说我是读过不少。说起来这与我和人打赌有关。有个地下党同学,听说我喜欢看书,就和我比赛,以一个月为限,看谁读的书多。我们那一带有个图书馆,不是学校的,是面对普通读者的公共图书馆,里面的书大多是流行的,比的是多嘛,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逮什么看什么。后来是我赢了,我看了四十多本。(那人是地下党,想来还有好多任务。)这里面就有徐、无名氏的。《风萧萧》啊,《塔里的女人》啊,读是读了,也很轻松,还觉得作者挺有才气的,但我觉得他编造的那些奇情故事太popular,不免就有点轻视。吴迷上这样的作家,而且她是结了婚的,我也就觉得不是一路人了。所以就疏远她,无意深谈。过了段时间,应该是初春的一个早晨,听到一个消息,说她寻短见未成。

 

3

原来头天夜里她要去投水,一个人悄悄走下中渡口,往嘉陵江中去,结果水太冷,冻得受不了,又湿淋淋地爬上岸来。幸亏回头得早,要是已走到很深的地方,怕就没命了。据说我们的女舍监再三叮嘱大家要保密,怕传出去对她不利。舍监派人守着她,过了一天,就有人来把她悄悄接回家了。

这事在同学中被议论了一阵,有人笑她的单恋很可笑,同情她的人似乎不多。很快也就没人再有兴趣提起她。她的模样我都不大记得了,只有一个不大漂亮的模糊印象。抗战已快进入第七年,国统区的大学生生活都很艰苦,各人都有自己的压力,人与人之间情谊的付出也有点吝啬了。我们似乎已经忘了有过这么一个同学,就像她没有存在过。直到有一天,我们得到消息,她用长筒丝袜挂在床架上自杀了。

她的死带给我很大的震动,心中还有一丝内疚:我是应该给她一份同情的,至少我可以和她多聊聊,就算是出于好奇。

 

4

没什么接触,光凭道听途说就有那么多的成见,其实她的真实处境是怎样,我们一点不了解。她投水未死的那次,不只是我,还有别的人联想到《家》里的鸣凤,她和鸣凤之间究竟有多少相似很难说,即使有那样的联想,我们也没有给她更多的同情。

同学少年(六):许丽云和许丽霞

因为我结婚生过孩子,愿意跟我谈心说婚恋的人还真不少,有的开始甚至是间接的关系,比如许丽云。她是许丽霞的姐姐,许丽霞是中大外文系的,与我同班同宿舍。许丽云是浙大地理系的,假期来重庆,住到我们宿舍里。那时候都这样,哪个不在,就睡她的床。住一块儿很快就熟悉了。许丽云当时很苦恼,因为一段师生恋。男的是她在浙大的老师任美锷,留英的。任美锷在老家已经有太太了,而且有两个孩子。抗战时浙大迁到了贵州,任一个人过来任教,太太和孩子留在了沦陷区。许丽云很痛苦,不知如何是好。

 

5

她问我该怎么办?我说他是结了婚的,又有孩子,不能把人家的家拆散啊。现在在打仗,虽然还看不到什么希望,但总有一天仗要打完的,到那时你怎么办?其实我也没帮她拿什么主意,劝她的话都是照她父亲的话说的。她们家也是体面人家,她父亲具体做什么我忘了,好像是在教育部做事,话我记得,大意是让她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在信上看到的。当时许丽云什么都跟我说,她爸爸的信,任美锷的信都拿出来叫我看。

后来她生病了,发烧,打摆子(就是疟疾,那时好多人都得过),任美锷从贵阳过来看她,防着外人,还以兄妹相称,哥哥妹妹的。我心里好笑,因为之前许丽云什么都跟我说了。当然我什么也不说,装作一点不知情的样子。看见许丽云躺在床上,任美锷坐跟前,两人脸对脸哭啊哭的,心里也同情他们。最后他们还是结婚了,因为许丽云已经有了孩子。办了个盛大的婚礼,没请我。

 

6

过后许丽霞替她姐姐解释,说我是劝她断掉这关系的,怕请了我不去。听她说,她父亲没有参加婚礼。抗战时因两地分居重组家庭的事很多的,有的人倒不是有意要甩掉家庭,就因为胜利遥遥无期,单身生活不知什么时候是头,遇到人产生感情,事情就更容易发生。有个词,叫“抗战夫人”,专指这一类的现象。

任美锷后来是南京大学地理系的名教授,和许丽云白头到老,日子过得挺好,前妻的孩子好像是他们供的。在南秀村时,我有时还见到,和许丽云关系不错,只是那一段我是知情者,又表示过意见,多少有一点尴尬。

许丽霞后来是到美国念书去了。在重庆时陶光跟她关系很好,他们要是恋爱不成问题的,陶光一直是单身。有一次我回津南村看赵苡遇到陶光,他提起许丽霞,我说你别追她,她个高你个矮,走在一起不好看。其实陶光并不很矮,而且长得帅,只是许丽霞很高。许家姐妹俩个子高,许丽云和任美锷在一起,越发衬得任个矮瘦小,许丽霞比她姐还高。陶光说什么追呀,我连她头发都没碰过,我开他玩笑,说你是够都够不着。

 

7

同学少年(七):马大任与文广莹

在中大,我最先认识的是文广莹,和我同一个宿舍的,第一天住到宿舍就是她接待的我。因为她的关系,很快和马大任熟了,当时他们两人正在谈恋爱。马大任是温州人,和赵瑞蕻算同乡,我们因此关系就更近了。当年的同学,陆续都已不在人世了,马大任是长寿的,百岁时我们还有联系。

他从一九四七年到美国留学后就一直在美国,但到老都惦着中国,退休之后搞了个“赠书中国计划”,从美国和欧洲的图书馆把他们不用的书搜集起来运到中国,就一个人干这事,运回的书有几十个集装箱,真了不起。中大同学中,大概就我和他活到了百岁。过百岁时他写了首打油诗:

今天一百岁  什么都不会  

早上很早起  晚上很迟睡

早上练写字  越写越倒退(愈练愈倒退)

晚上想看书  一看就想睡  

想吃好东西  好的都太贵

清茶不很香  好酒会喝醉

喜欢乱说话  就怕乱得罪

要想学绘画  画的都不对  

想进歌咏团  未进就脱队

要想念唐诗  未念就想背

老年有啥好  不如学后辈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