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74】 读物本·经济学原理(概念提炼)

作者:小钢蛋
排行: 戏鲸榜NO.20+
【联系作者】读物本 / 近代字数: 7887
21
18
23
7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整理稿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1-12-21 20:50:15
更新时间2021-12-22 10:44:51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0、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1、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2、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3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35、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3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3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8、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9、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40、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41、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42、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

43、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的状态。

44、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

五、弹性及其应用

45、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

46、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47、总收益: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48、需求收入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4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0、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六、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51、价格上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52、价格下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53、税收归宿: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

七、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54、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55、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56、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57、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58、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

59、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60、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

八、应用:赋税的代价

61、无谓损失: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九、应用:国际贸易

62、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流行的价格。 

63、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64、进口配额:对在国外生产而可以在国内销售的物品的数量限制。

十、外部性

65、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66、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67、科斯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68、交易成本:各方在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69、庇古税(矫正税):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十一、公共物品与公有资源

70、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71、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72、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73、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74、公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75、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支付的人。

76、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利益的研究。

77、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十二、税制的设计

78、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79、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80、平均税率:总收入除以支付的总税收。

81、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支出的额外税收。

82、定额税:每个人等量的税收。

83、受益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84、支付能力原则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85、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交纳更多税的思想。

86、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交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87、比例税: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交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88、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89、累进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十三、生产成本

90、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量所得到得量。

91、总成本: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量。(劳动、土地、资源)

92、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

93、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94、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95、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与隐性成本。

96、会计利润:总收入减显性成本。

97、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98、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99、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100、固定成本(FC):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01、可变成本(VC):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02、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总成本/产量)(=TC/Q)

103、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FC/Q)

104、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VC/Q)

105、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TC/⊿Q)

106、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107、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108、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109、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

十四、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110、竞争市场: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

111、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112、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113、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十五、垄断

114、垄断企业: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卖者的企业。

115、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116、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十六、寡头

117、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的市场结构。

十七、垄断竞争

118、垄断竞争: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119、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120、卡特尔:一致行动的企业集团。

121、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

122、博弈论: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

123、囚徒困境: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124、占优(优势)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十八、生产要素

125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126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127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128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129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130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十九、收入与歧视

131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132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

133工会: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134罢工: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

135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136歧视: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

二十、收入不平等与歧视

137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138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139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140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141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142功力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

143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144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yield在“无知面纱”的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145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146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147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进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148福利: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149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

二十一、消费者选择理论

150预算约束线: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151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152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53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154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

155收入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156替代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157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二十二、微观经济学前沿

158道德危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159代理人: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160委托人: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161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162发信号:发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163筛选:无信息的一方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164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数学结论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下,设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

165中值选民定理: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规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

23、一国收入的衡量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3.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4. 政府购买: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5.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6. 名义GDP:按先期价格评价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7.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24、生活费用的衡量

8.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9. 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也是指导宏观经济学政策的关键变量)。

10. 通货膨胀率: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11.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12.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美元数量的协议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自动调整。

13. 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14.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

25、生产与增长

15.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16. 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的存量。

17.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18. 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19.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20.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

21. 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

26、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22. 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23. 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借以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24. 债券:一种债务证明书。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责任的证明。

25. 股票:企业部分所有权的索取权。

26. 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27.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28. 国民储蓄(储蓄):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一个经济中的总收入。

29. 私人储蓄: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

30. 公共储蓄: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来的税收收入。

31. 预算盈余:税收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额。

32.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引起的税收收入的短缺。

33. 可贷资金市场:想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想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

34. 挤出:政府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27、基本金融工具

35. 金融学:研究人们如何在某一时期内做出关于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的学科。

36. 现值:用现行利率生产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

37. 未来值:在现行利率既定时,现在的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

38. 复利:货币量的累积,比如说银行账户上货币量的累积,即赚得的利息仍留在账户上以赚取未来更多的利息。

39. 风险厌恶:不喜欢不确定性。

40. 多元化:通过用大量不相关的小风险代替一种风险来降低风险。

41. 企业特有风险:只影响一个公司的风险。

42. 市场风险:影响股市上所有公司的风险。

43. 基本面分析:为决定一家公司的价值而对其会计报表和未来前景进行的研究。

44.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

45. 信息有效:以理性方式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的有关资产价格的描述。

46. 随机行走:一种变量变动的路径是不可预期的。

28、失业与自然失业率

47. 劳动力: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数。

48. 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所占的百分比。

49.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百分比。

50. 自然失业率:失业率围绕它而波动的正常失业率。

51. 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

52. 丧失信心的工人:想工作但已放弃寻找工作的人。

53.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54. 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55. 寻找工作:在工人的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工人寻找适当工作的过程。

56. 失业保险: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障的政府计划。

57. 工会:与雇主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

58. 集体谈判:工会和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

59. 罢工: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60. 效率工资:企业为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29、货币制度

61. 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62. 交换媒介:买者在购买物品与劳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

63. 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64. 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65. 流动性: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66.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67.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68. 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69.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70. 联邦储备:美国的中央银行。

71. 中央银行:为了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

72. 货币供给: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

73.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决策者对货币供给的安排。

74. 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75. 部分准备金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

76. 准备金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者的存款比率。

77.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78. 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79. 法定准备金: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

80.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81. 联邦基金利率: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进行隔夜贷款时的利率。

30、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82. 货币数量论: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

83. 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84. 真实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85. 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86. 货币中性: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87.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

88. 数量方程式:方程式M*V=P*Y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美元价值联系在一起。

89. 通货膨胀税: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90.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91. 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92. 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31、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93. 封闭经济:不与世界上其他经济相互交易的经济。

94. 开放经济:与世界上其他经济自由交易的经济。

95.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与劳务。

96. 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与劳务。

97. 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贸易余额。

98. 贸易余额: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净出口。

99. 贸易盈余:出口大于进口的部分。

100. 贸易赤字:进口大于出口的部分。

101. 贸易平衡:出口等于进口的状况。

102. 资本净流出: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103.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104. 升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增加。

105. 贬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减少。

106. 真实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物品与劳务交换另一国物品与劳务的比率。

107. 购买力平价:一种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的汇率理论。

32、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108. 贸易政策: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政府政策。

109. 资本外逃:一国资产需求大量且突然减少。

33、总需求与总供给

110. 衰退:真实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111. 萧条:严重的衰退。

112.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的模型。

113.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

114.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

115. 自然产量率: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116. 滞涨:产量减少而物价上升的时期。

34、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117. 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

118. 财政政策:政府决策者对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的确定。

119. 乘数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

120. 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121. 自动稳定器: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

35、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22. 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

123. 自然率假说:认为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最终要回到其正常率或自然率的观点。

124.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事件。

125. 牺牲率: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

126. 理性预期:当人们在预测未来时,可以充分运用它们所拥有的全部信息,包括有关政府决策的信息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