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063】
读物本·《人间烟火》3
作者:与尘的小号
排行: 戏鲸榜NO.20+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4962
3
3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系列所有作品均为节选转载,旨在戏鲸平台有声爱好者演播练习用。禁止任何形式商用,仅供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4-20 15:39:09
更新时间2024-04-22 10:08:03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人间烟火

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赵冬梅 著

本文为原著节选转载,旨在戏鲸平台有声爱好者演播练习用。禁止任何形式商用,仅供习读,如侵联删。

食 舌尖上的历史

1

《齐民要术》里的神奇菜谱

《齐民要术》是一本神奇的书。英国汉学家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的扛鼎之作《中国历史研究手册》,是一部面向西方的研究中国的工具书,在欧美中国史研究领域影响巨大,曾获“汉学界的诺贝尔奖”——儒莲奖,并已在国内翻译出版。工具书的作用是为研究者提供指南,通常并无趣味,此书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个见多识广、好玩爱吃又不乏幽默的汉学家,他躲在满坑满谷、顶天立地的书架后,时不时地探出头来,一脸严肃地说上一段趣事。

2

关于《齐民要术》,魏先生首先引用前人研究指出: 关于北魏时期的饮食,作者提供了许多资料。贾思勰(xié)所记录的日常饭食的制备方法,是现存类似记载中最早的,其中的很多可以当作食谱来用。《齐民要术》共记载了280种食谱,根据贾思勰本人提供的注释,其中有160种来自已经失传的《食经》和《食次》。 既然是食谱,当然要照做。勇于探索、乐于实践的魏先生写道: 1999—2000年的冬天,我在北京做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实验。我要求我的厨师按照6世纪早期的农书《齐民要术》中的烹饪方法、食材和配方来做菜。

3

食材包括很多种草,比如宽叶香蒲和各种麻,东西并不好找。但是,对于喜欢素食的人来说,还不讨厌。最起码,这些菜的味道都很重,因为它们或者是用了发酵过的肉、鱼和大豆做的羹来调味的,或者是用豆豉烹煮的。我发现,酱油、菜油、花生油、糖、辣椒、西红柿等晚出食材的缺席,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休憩;而熬煮和烘烤则是对今天常常会碰到的单调的油炒的解脱。然而,我的大多数中国客人都觉得他们吃的是外国菜,而不是中国菜。 多么有趣的试验。

4

这段文字中隐藏着许多有趣的知识:第一,在《齐民要术》的时代,最主要的烹饪方式是熬煮和烘烤,而不是炒——炒的烹饪技术尚未被发明出来。第二,当时的调味品严重不足。甘蔗榨糖技术要到唐朝才从印度引进,所以北方基本是没有蔗糖的;酱油、菜油的登场大概要等到宋朝;花生油、辣椒、西红柿就更不用说了,它们得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然后才能进入中国,那已经到明朝了。贾思勰的调味料除了盐,就是各种各样的酱汁和豆豉。

5

第三,假定魏先生对菜谱的破译准确,他的厨师操作无误,那么,对于20世纪末的中国人来说,6世纪的中国味道,已经像是外国的了,换句话说,从6世纪到如今近一千五百年中,“舌尖上的中国”早已面目全非。 英国汉学家魏根深先生研读《齐民要术》的方法非常特别,他和厨师合作,直接动手把安安静静的文字变成了热气腾腾的菜品,然后用舌头和牙齿品尝了“历史”。菜端上桌,吃下肚,就没有了。不能产生论文,写到书里也只能算插曲,不能算正儿八经的论述。这种研读,大约也只有欧盟驻华大使可以做得。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