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角色

A
男,0岁
a

B
男,0岁
B

C
男,0岁
C

D
男,0岁
D

E
男,0岁
E

F
男,0岁
F
江南何处
A: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仅十二字便极简的勾勒出一个雄健强劲的北方。一个诗意缤纷的江南。何处是江南。地理上的江南最早是指宽泛的大江大河以南,这是长江以北的一些地方,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曾被叫做江南。秦汉之际,江南至长江中游南部,荆楚,湘江之地,魏晋南北朝,江南东扩,延伸到江浙一带。初唐时,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岭南以北设立了一个行政区划江南道,明朝的南直隶和清朝的江南省,大致相当于今江苏,上海安徽以及江西湖北浙江的部分地区,形成了大江南的概念,而江南的核心区则是以苏州府松江府等八府一州为中心的太湖流域。
B:兼容并蓄的江南文化,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诗性审美。但江南的诗性既非与生俱来,更非一蹴而就。江南的崛起与江南文化的形成,得益于文明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契机。“吴越之君皆好勇,固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性格强勇,一言不合就剑拔弩张,这样的江南无疑与今天的谦谦君子之地相距甚远。
C:铁马秋风,杏花春雨,你会发现和江南相对应的并非江北,塞北、江北一字之差,正是我们解读何处是江南的关键,塞北,那里有剽(piāo)悍勇猛的游牧民族,他们每一次挥师南下都会选在膘肥马壮之际,而由铁马秋风组成的战争意向,奔驰动荡,充满了肃杀之气。正是他们一次次的大规模南下将北方中原文明向南方强力推进。使江南不仅一次次成为中原政权的偏安之所,更成了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庇佑之地。江南也由此逐步成长成熟,丰润丰盈,最终形成了迥异于北方文化的另一种诗性审美气质。
D:商代晚期周太王的长子泰伯放弃了王位继承权,带着二弟仲雍及随从翻越秦岭,顺长江向东漂流,在今天的无锡梅村一带停下了脚步,这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一片开阔地带,雨水充沛,河网纵横,人们饭稻羹鱼,相较于当时的中原文明,仍属于蛮荒之地,泰伯遵循当地习俗,摘去鹅冠博带,断发纹身,定居下来,他率众修筑城郭,开凿伯渎河传播北方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化礼仪,使民众安居乐业。
E:泰伯创立勾吴部落,化荆蛮之方,与华夏同风,第一次将中原文明带至江南,点燃了江南文明的火种。泰伯对江南的贡献,他这种让王之德,让后人钦佩不已,所以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上,泰伯为江南为华夏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F:春秋战国是江南文化的蓬勃成长期,自泰伯以来,吴国一共历经二十五任国君,一代代吴王纵横捭阖,开疆拓土,创造了雄视四方的辉煌,使江南走向文明的进程大大加速。此间吴国出现了一位三让天下的季札,司马迁评价他是“见微而知清浊,闳览博物之君子”。季札与孔子齐名,史称南季北孔。因他封于延陵,也就是今天的常州,由此成为常州的人文始祖。这样,千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季札让国、观月、挂剑、守仁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