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153】
读物本·汉字五千年
作者:決明子
排行: 戏鲸榜NO.20+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4037
6
3
1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第一集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3-20 20:58:22
更新时间2023-03-21 14:49:13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一)人类奇葩

 

先讲个故事,公元1793年9月,经过整整一年的长途颠簸,英国勋爵马葛尔尼率领一支庞大的商业使团来东方觐见大清国的皇帝——乾隆。这是一个新兴的海洋帝国与古老东方帝国的第一次正式会晤,为此,英方特意准备了代表当时最高科技成果的贡品,包括火器、自鸣钟、舰船模型等工业制造产品,使团成员包括医生、工业制造专家、测绘专家及官兵水手等数百人,但其中懂中文的随行官员只有一人。这也难怪,在当时的整个西方世界,能运用汉字的也不会超过百人。

 

盛大的仪式在太和殿举行,威严恢宏的紫禁城让这些来自不列颠的使者们无不叹为观止,但作为头号人物的马葛尔尼心里却还在为一个关键性的礼节问题思忖着,那就是来之前礼部的官员们要求使团所有成员在朝见乾隆皇帝时必须要双膝下跪。马葛尔尼正为这个事关国体的礼节动作反复斟酌着。当一行人已经来到文东武西的朝堂之上的递交国书的时候,马葛尔尼用一个在周围所有人都惊诧的单膝下跪动作让在场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没错,在乾隆看来,英国属于夷狄之地,到了这儿当然是下邦觐见天国,如此大不敬何以显示天国的威严呢?虽说心甚不悦但起码的气度还是有的,没有当场发作,在仪式草草结束后便传旨一道,言辞激烈又稍显不屑地自我发泄了一把胸中的不快,将如此大规模的代表当时最先进的工业文明的英国使团驱逐出境,没能抓住这个相互了解和学习的机会,不了了之。乾隆似乎是贏家,可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不会料到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国力随西方铁蹄的践踏而日益衰弱,民不聊生,中华文明与这方命运多舛的土地一起历经磨难,饱受摧残....

 

在二十一世纪即将迈进第二个十年时,中华文明的载体之一,汉字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澳大利亚现任总理陆克文曾在一次会议上用中文向中外媒体调侃,说:“众所周知,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外说中国话!’。”场下笑声一片。几乎在转瞬间,学习汉语的老外陡然超过了四千万,1793年至今不过200多年,但这浴火重生的过程既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她也是一面镜子,无论我们的社会传统与否,或是我们特立独行的汉字都因此而获得了另一个回望自己的角度。

 

仓额字,竹简书,禹夏彩陶,殷墟甲骨

今天我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天生是相互独立的,融合与交往是她们诞生很久以后的现象,也就是说,每一种语言和文字存在于各自独立的文明环境中。四大文明古国其各自的文字也是独特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罗塞达石碑——3种语言——圣书字——商博良)、古巴比伦苏赛尔人的模形文字(波斯的贝希斯顿铭文——3种语言) 、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大约都是在四五千年以前,这些生长在相对独立区域的古国都萌发了记录与交流的愿望,于是依靠环境和经验的赐予,使用图形符号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加以记录,这些符号所储备的能量培育了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内核,凝结成每个民族的文化纽带。

 

追求永恒为使命的文字却也是坎坷多难,时至今日,四大文明古国孕育的古文字中有三种都被深埋在岁月的风尘中,但悲壮过后却也映照出汉字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