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686】
读物本·表演中的【重音】【停顿】【语调】
作者:双耳兔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11910
4
16
8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戏剧卷 演员艺术语言 基 本 技 巧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1-14 19:45:01
更新时间2025-01-14 19:45:01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舞台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

责任编辑  陈寓中 丁  晖

出处:文代茎纠出版社

文本整理:还是那个


舞台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包括重音、停顿、语调


第一节 重音

一 、什么是重音

重音是指一句话中重要的、应该强调的词。强调的方法是多 种多样的,不应单纯理解为重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重音——这就像是食指,指出一个句 子或一个语节中最重要的字眼!被打上重音的那个字包含着潜台词的灵魂、内在实质和主要因素!”①

从思想逻辑上看, 一个句子里只有一个主要的逻辑重音。它 决定着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是最应该强调的词。

在生活中由于我们说话的目的性很明确,语言行动很清楚,逻 辑重音就自然安置得正确;我们对待事物有特定的态度和感情,重音的色彩就很鲜明。

在读台词和文学作品时,由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同,如何 安置和读出重音就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了。

二、重音的作用

重音服从于语言行动,它是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 活中不存在重音放得不对和念得不对的问题。在舞台上放错了重 音或是重音念得不对,立刻就暴露了演员对台词理解不准确或是 感受不恰当的问题。

欧阳予倩老院长非常重视台词的重音问题。不论看话剧或歌剧,他经常指出某人某句重音不对。他曾提过好几个剧团演《日出》时陈白露的一句台词重音放错了。

黑三:(气汹汹的,对着后边的党羽)进来,你们请进来,搜搜 吧 。

白露:(忽然声色俱厉地)站住,都进来?你们吃什么长大的? 你们要是横不讲理,这个码头不讲理的祖宗在这儿!!

好几位女演员把重音放在“这儿”上,老院长说应该放在“祖宗”上。 陈白露为了要压倒黑三嚣张的气焰,强调“祖宗”确实比强调“这  儿”更有慑服力,含意更为深刻。

在舞台上正确使用重音,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行动愿望,就能激 发自己和同台演员的情绪,拨动对方的心弦,增加彼此的信念和真 实感,完成思想的交流,使观众很正确地领会到人物的思想意图。


三、如何确定重音

重音是有生命的,它反应出角色的要求、愿望、内在感受。要 从人物关系上找,从对方的反应上找,从所谈问题的症结上找,从 矛盾的关键上找,……综合确定重音的各种因素,我们可以像在数 学的坐标图形上寻求一个“点”一样,从垂直和水平的两条线交叉 来确定。

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来龙去脉,都要承上启 下,因此不能孤立地分析每一个句子。必须联系上下文,戏前戏  后;根据作品的内容、主题思想、情节发展、人物行动的变化来仔细  研究每句话的意图和作用是什么。这是一条竖的线索,即垂直线。

我们说话,都有明确的对象,都要使自己的语言在对象身上起 作用。横的线索就是从说话的对象,在人物关系中给予对方的作 用和对方的反应上找。

把两条竖和横的线索综合起来分析,便能寻找到每句话真正 的内在实质,从而找到这句话的重音。如果你对自己确定的重音 把握不准,可以先抹去重音。在一句话中要是不强调这个词仍不 影响这句话应起的作用,那它就不是重音。只有表达自己的愿望 和态度必不可少的那个词才打上重音。

例如《哈姆莱特》一剧中的台词: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 它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在这句中,“创痛”、“打击”、“都消失”、“求之不得”均可作为重音,但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消失”是其中最主要的词。如果抹去了它,这句话就失去了意义。这是哈姆莱特在充满着难言的痛苦之下,独自默默思索时的语言。此时他纠缠在矛盾之中没有决定复仇的办法,而“创痛”和“打击”的“消失”正是它想象中“毁灭” 的理想境界,所以重音应放在“消失”上。

再如历史剧《大风歌》第四场中陈平的台词:

“……她口称重用老臣,其实扶植诸吕势力,妄图一旦时 机成熟,变刘氏江山为吕家天下!"

这里很容易把“江山”或“天下”读成重音。而此时陈平是在向陆贾 表示他对吕后篡权的不满,重音当放在“吕家”两字上。

以上论述了确定逻辑重音一定要从语句的内容、上下文的关 系上出发,从语言行动性出发去确定,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但在 以下几种情况中,有一些大家公认的规则供我们参考:

1.对比观念的词念重音。

如:这本书是的,不是的。(一般情况下,人称代词不读重音。)

2.比喻句子中的比喻词念重音。

如:河水像镜子一样发亮。看,一 排排的照片,多像你讲的报春花呀!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句相联,第一句话被强调的概念在以 后又出现时不再强调,重音落在新的概念上。

如:你刚才瞧见刘小姐么?她说她要嫁给我,她一定要嫁给我可是我跟她谈了,我说:你!你要嫁给我 ! 你居然想嫁给我!你?这世界上只有陈白露才配嫁给George Chang 呢!"

4.在叠用词一个词比一个词加强的时候,在每个词上都放上 重音,并依次加强。

如:他没有遗产,他没有嗣息,他没有坟墓,他也没有留下骨灰。他似乎什么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

5.在列举事物的时候,每个词都重读。

如: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我要花钱, 要花很多很多的钱,你难道听不明白?


6.表示肯定的句子中,肯定词一般是重音。

如: 我们必须好好工作。


四、重音强调的方式

重音强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变化无穷的。但是无穷的变 化都有一定的依据。我们要首先找到这些依据,然后才可能运用 声音的各种变化加以强调。

1.用语言表达一个词的时候,首先要把这个词所反应的概念 弄准确。

从舞台语言的角度来看,要把每个词的形、音、义弄准确。形 ——指词的视觉形象。音——指词的听觉形象。义——就是词的 内在含义。当我们确定了某个词(或词组)是逻辑重音时,可以从 这三方面来考虑其强调的方式。

比如:骆驼很高,羊很矮。

这里“高”和“矮”是对比词,这两个概念很容易理解,词的形象和意 思都很明确。我们只要在语音上运用两个字的声调,用高低两种 不同的读法,这两种形象就可以表达出来。

又如:刷啦,从树丛窜出一只金钱豹。

这里“刷啦”是象声词,形容豹子窜出来的动作快而敏捷,所以应该 用短促而有力的声音来突出这个重音。再比如这样一段话:细碎的舞步,脉脉含情的眼神,结合长线条的舞姿,构成 一幅流动的画卷。这段话中的三个重音是“细碎”、“脉脉含情”、“长线条”。从词本身 的形、音、义出发便可找到强调的方式,可以用轻而短的语音节奏 读出“细碎”,用弱而柔的语音读出“脉脉含情”,用长而舒展的语音 读出“长线条”。

再如鲁迅的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 无声处听惊雷。其中,“敢有歌吟动地哀”一句中“敢”是重音。由于对这句话的含 义理解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强调方式。有人用强而短促的肯定 语气强调这个“敢”字,使人误解这句话是歌颂那些敢于歌唱反抗 的人。这是错误的。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千家万户又黑又瘦的饥 民出没于荒原野草之中,哪里还敢歌唱、吟叹来抒发可以震撼大地  的哀痛呢?……因此,这个“敢”应该是“岂敢”、“怎么敢”的意思, 应用轻而上扬带反问的语气来强调这个重音。

2.运用各种声音技巧强调重音。

重音是比较而来的,重视、强调的方法不仅仅是增加强度和力度,有时候反而用轻而柔的声音来突出重音。也有时候用变换音 色的方式,用停顿(即在要强调的重音词前有一个明显的心里停 顿)、调整音长、拉长或缩短语音的结构、加强字头的力度来突出重 音,还可以用润腔、顿音、滑音……

总之,台词是角色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去积极行动影响对象的 重要手段之一。语言行动总是积极的以强烈的愿望和对象进行交 流。不论是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要求对方共鸣,或是请求援助、希望谅解、规劝开导、倾吐真情、严厉责备、冷嘲热讽、旁敲侧击…… 演员要用不同的声音色彩把它谱出语调,让人听懂你的意思,听出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感觉到角色的内心活动。重音就是构成语调 的一个重要成分。

如何念重音,要掌握重音的性质。它取决于演员说台词时,在 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中内心视象的鲜明程度和潜台词的内容。

演员愈是能根据作者提供的台词,活跃自己的想象,产生出鲜 明的视象,具体的想法,就愈能找到感人的千变万化的重音色彩读 出台词来。 


五、应当注意的问题

1.重音有时是一个词,有时是一个词组。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