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060】
读物本·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1
作者:双耳兔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10224
8
14
8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戏剧卷 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1-14 17:45:41
更新时间2025-01-14 19:28:5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

责任编辑  陈寓中 丁  晖

出处:文代茎纠出版社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00)第16069号


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戏剧卷


文本整理:还是那个


说    明 

《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台词教研室  的老师们,根据上课的讲义和专题研究的论文,经过加工整理汇编 成的教材。1982年由本院科研所分成上下两册,内部印刷发行, 供本院及全国各艺术院校、剧团、电影厂、电视台学习使用。随着  影视的发展拓展了戏剧教学领域,话筒语言教学进入了台词教学  课堂。1994年由中国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时,把影视、广播  的话筒语言艺术处理,如影视剧的配音、广播剧的演播、文学作品 的演播也增加了进来,并定名为《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

此次, 教材列入文化部艺术教育大系出版。全书共分为:舞台语言语音声音基本功;舞台语言的基本表现 手段;舞台语言外部技巧;舞台语言艺术处理;话筒语言的艺术处 理等五个部分。除第五章外,每部分附有练习选材。我国话剧艺术及话剧艺术教育的创始人之一,我院的老院长 欧阳予倩先生生前极为重视台词教学,他亲自兼任台词教研组组 长,指导教师进修,给学生上课,做示范,组织教师们编写教材,为 我院台词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台词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年来曾得到我国许多语言学家、语 音学家,戏曲、曲艺艺术家,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及兄弟院校的 台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本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系张仁  里教授、马蕙田教授帮助审阅,以及梁伯龙教授曾给予大量帮助, 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此外,还有我院教务部门的许多老师也为  这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    者

1998年7月15日


引    言

在生活中,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在话剧舞台上和影  视中,语言是交待情节、揭示思想、展现冲突、刻画人物、感染观众  的重要手段。所以,演员必须进行舞台(影视)语言的训练。为此,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开设有台词课,旨在训练演员学会掌握舞  台(影视)语言的各种技巧。

舞台与影视的语言技巧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在舞台上和 在话筒前运用的时空不同,所以在语言的分寸掌握上有所区别。 本书后面章节讲它们技巧掌握上的异同。前面章节虽然大部分是  舞台语言技巧训练,但对掌握影视语言技巧也是同样重要的。

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演话剧最容易,只要会说话(会说普通话) 就能演话剧。或者认为演戏无非是上台提高嗓音,加大音量罢了。 他们不了解舞台语言要求高度的技巧,不重视舞台语言技巧的学  习与基本功的锻炼,结果一到台上,声嘶力竭,口齿不清,逻辑混  乱,文理不通,内心空虚,语言乏味……由此可见,一个人在生活中 会说话,并不等于在舞台上能说好台词。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首先  需要弄清舞台语言和生活语言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以此为依据,确定台词课的学习和训练方法。

生活语言是自己说的话、舞台上说的是人物的话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根据自己的所见、所 闻、所想、所感而说出此时此地自己所需要说的话。

而在舞台上,却是由作家所写出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各式各样 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特定的目的,根据彼时彼地人物的 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而说出的经过艺术加工的舞台语言。

因此,如何说好具有典型性格的各种人物的语言,就成为舞台 语言技巧训练中最大的课题,这也是我们这门课的中心任务。

生活语言的随意性、舞台语言的制约性

在生活中人们彼此说话,用语言交流思想,听不明白的可以重 复,不受时间的限制。而且说话只是为了对象(个人、少数人、或多 数听演讲的群众),可以说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 么说。这就是生活语言的随意性。

而舞台语言不同,它受很多条件的制约。首先,它是作家早已 写好的固定下来的人物的语言,是演员不得随意更改的。其次,舞 台语言要受到舞台时间的制约,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完全部 台词,不能任意加以重复。同时,舞台语言又受到舞台空间的制 约。台词要通过与同台的对象交流而影响、感染成千的观众。所 以,舞台语言既是直接为同台交流的对象,也是间接为台下的观 众。这一切都是在舞台这个特定的场所进行的,因此台词必须说 得使每个观众都能听得清,听得懂,还要动听、感人。

生活中是自然形态的语言、舞台上是艺术加工的语言

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所说的都是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变化, 自己的思维逻辑思考过的语言。双方的对话都不是事先准备好了 的,因而,为了达到了解对方的意图、表达自己的见解,总是认真地去听对方的话,产生一种真实自然的交流。你有来言,我有去语, 并听得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总之,生活中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感情是非常真实的、自然的、有机的和准确的。

而舞台语言,既是以生活语言为依据,但又是经过加工、创造 的艺术语言。演员的创作是根据作家提供的以书面语言形式出现 的剧本台词。要想把这种书面语言变成生动形象、富于强烈感染 力的口头语言在舞台上表达出来,从而吸引和打动观众,这就绝非 读几遍剧本,把台词背诵下来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演员进行一 番艰苦的再创造。这个再创造的过程,就是舞台语言艺术加工的过程 。

舞台语言既是一种艺术语言,艺术上应有它的要求和标准。 

话剧舞台语言应做到:

既真实,又有艺术夸张;

既自然,又要有所修饰;

既有内心感受,又要有鲜明体现;

既使人感到如同生活般的亲切,又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享受 。

根据上述舞台语言的特殊要求,演员必须进行:

1.舞台语言基本功训练;

2.舞台语言表现手段的技巧训练。

这两大部分是密切相关、彼此制约、相辅相承的。不能设想一 个演员缺乏起码的语音、声音、语言逻辑基本功,而能在舞台语言 表现力方面获得成功,也不能以为只要学会呼吸发声和吐词方法,就能在人物语言造型方面自然取得成效。所以要求演员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掌握有关舞台语言的内部及外部技巧,才能为塑造各种不同人物形象创造必要的条件,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舞台语言基本功的要求,我们的训练从语音、声音入手。 演员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和纯正的语音发音技能,也就   是要进行气(呼吸)、声(发声)、字(吐词)的基本训练。我们学习呼   吸发声和吐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要在舞台上说好台词。因此,不   宜孤立地训练呼吸发声,或是单纯地去正音,而应使这三者紧密结   合,进行综合性的训练。现在结合基本功训练,简要地讲一讲有关   语音、声音的基本知识。否则,不懂规律,无章可循;不明道理,百练无功。


 气、声、字综合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训练中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 态和正确的身体姿态。

站姿:自然站直,立腰收腹,沉肩垂肘,两眼平视前方。在正前 方找一具体的点,并把点看成是有生命的物体与之交流。身体的 各部位该紧则紧,但紧而不僵,比如:腰、背、颈则紧,这样可使气息 通畅;该松则松,但松而不泄,比如:肩、胸(特指上胸部)、喉则松, 这样可使声音共鸣体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生活中人的呼吸是自然状态的。人吸与呼的时间比为4:5, 而艺术语言的吸与呼的比例要求为1:20,甚至是30,所以演员必 须进行控制延长呼气的训练。控制呼气的关键是呼吸肌肉群力量 的控制。为了能更好地掌握控制气息的能力,有必要进行分割训 练,即腰腹呼吸肌肉训练和胸部呼吸肌肉训练。


一 、呼吸训练

(一)腰、腹部呼吸肌肉训练

1.平躺腰腹部呼吸训练

仰面平躺在地板上,手臂自如地放置身体两侧,把身体调整 正,使身体从百会穴到会阴穴成一直线,然后把后背调整一下,使  背部肌肉尽可能多的与地面保持接触,闭上眼睛、静下心来;自然  呼吸,专注地感觉吸气时腰部给予地面的压力,感觉找到后,改变  呼吸节律,即快吸、慢呼。慢呼时应感觉腰部肌肉逐渐回收,即与  地面的压强逐渐减弱。至气息呼尽。反复练习。

2.正坐腰腹部呼吸训练

盘腿正坐在地板上,腰、背、颈挺直,手臂自然垂放在腿或膝盖 上,闭眼、静心。(见图6)

自然呼吸,上体保持直立、以胯为轴、呼气时身体前倾,至气息 呼尽。吸气时,专注地感觉腹部肌肉与大腿肌肉接触部位产生一 种对抗,随气流的吸入,同时将身体推回到正坐时的姿态。反复体 会后,再改变呼吸节奏。

注意:快吸时应当使身体一下子推回到正坐姿态,慢呼时,尽 量保持吸气肌肉不要松懈。( 见 图 7 )

3.正站腰腹部呼吸训练

自然站直,两臂垂放身体两侧,保持腰、背、颈的挺立和肩、胸、 喉的放松。双目眼皮垂下,使余光看自己的鼻尖,用气功的说法, 即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丹田。

自然呼吸,专注地感觉吸入的气息沉入肺的底部,横膈膜下 移;腰围向外扩张。停止吸气后,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一下,再向外 呼气,然后改变节律,慢呼、慢吸、快吸、慢呼。反复体会。

(二)胸部呼吸肌肉训练

这种呼吸主要是靠肋间肌运动来实现的。我们主要是指胸腔 下部的运动。

1.平躺胸部呼吸训练姿态同腰腹部平躺训练;

呼吸时有意加强胸下部肌肉的力量。吸气时感觉背下部、腰 上部肌肉与地面产生的一种对抗力量;随气流吸入的同时,感觉两肋向两侧扩张。吸入后继续保持吸气状态——即吸气肌肉群不停 止工作,控制一下后,慢慢均匀地放松吸气肌肉群,将气息呼出。 反复体会后改变节奏。

2.正坐胸部呼吸训练 姿态同腰腹部正坐训练;

要求同平躺胸部训练,区别是吸气时感觉背下部肌肉与腰上 部肌肉与周围空气产生一种对抗,感觉双臂上部向两侧移动。

3.正站胸部呼吸训练  姿态同腰腹部正站训练; 要求同正坐胸部呼吸训练。


二、发声训练

(一)发声练习

1.寻找声源(呻吟练习)

平躺在地板上(姿态同呼吸练习)舌尖抵下牙齿背,软颚放松 向舌根靠拢,后槽牙打开,微微地张开口,让气流振动声带,发出 /ng/ 音,找病中呻吟或孩子撒娇的感觉。气是从丹田发出,感觉声 音也是从丹田发出,即丹田是气息与声音的发源地。

2.鼻、咽腔基音共鸣练习

这是一个在寻找声源练习基础上的练习。即在呻吟练习的基 础上,不断加强气流的强度,让声音从鼻腔透出,发/ng/音,此音即 为鼻、咽腔基音共鸣。

注意;平躺在地板上,下巴不要上抬,这样可以解放喉咙;尽力 用脖颈去找地面,这样可以让后咽壁挺立;造成上通鼻 腔,引起头腔共鸣,使基音共鸣明亮、集中;下通胸腔产 生浑厚、结实的胸腔共鸣。

3.形体变化中的鼻、咽腔基音共鸣练习

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平躺基音共鸣练习的要领后,可以由身体的平躺变侧躺;由侧躺到俯卧;由俯卧到跪式;由跪式到跪坐式, 即形体变化中的发声练习。(见图8)

注意:

(1)动作中控制好气息。

(2)在运动过程中发声。

(3)运动时继续保持平躺时的发声感觉。

(4)形体变化最好是掌握一种变化后再做第二种变化, 以此类推。

(5)第四项注意掌握后,可在一次基音共鸣练习中完成 连续的形体变化。反复练习。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