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308】
读物本·老舍杂感09
作者:乌圆奴
排行: 戏鲸榜NO.20+
【禁止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8267
2
4
2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老舍先生的杂文和散文,仅用于阅读练习和美文推荐,未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侵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4-29 10:30:52
更新时间2025-04-29 10:30:5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本文节选自老舍先生的散文和杂文集,有人说,老舍的东西“絮絮叨叨”,又过于“地方化”(京味浓郁),不能算得上是文学大家,我倒觉得这样实在狭隘,这种所谓的“絮絮叨叨”正是老舍独特的风格,情感细腻、充满生活气息还不乏幽默与讽刺,喜欢的自然喜欢,无需赘述。本文仅用于朗读练习和美文推荐,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删。

本文每个文风不同,内容不同,无法提供统一的BGM,请朗读者自备音乐。

至于没音乐就不会读文的朋友,唯恐众口难调更甚,还请您受累按自己喜好自行调配。

怎样写快板

1、从“快板”这两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一)既是“快”板,就得干脆、有劲;一句跟着一句,顺嘴往外溜。怎么能够做到顺着嘴往外溜呢?回答是:必须好好地运用大白话。请看这两句吧:“秋老虎,好热天!满身大汗嘴发干!”这不能算是多么了不起的句子,可是比起:“秋老虎,日炎炎!汗出如浆透衣衫!”就好得多了。为什么呢?因为:前两句是口语,能够顺口溜;后两句夹杂着文言,就一疙瘩一块地不能顺口溜。能够顺口溜的就合乎快板的规格。

2、所以,写快板的窍门之一就是用字要通俗、现成,念起来顺口,听起来好懂。快板的特质就是“出口成章”​,漂亮干脆。快板要从大白话里找出文艺性。这就是说,要把白话运用得滴溜溜地转,既不向文言求救,也不随便乱凑。好的快板令人不由地赞叹:这些白话多么美,多么悦耳呵!旧体诗里讲究用典故,讲究字字有来历。写快板不必费这些事。我们不必管舅舅叫“渭阳”​,也不必管老百姓叫“布衣”​。我们可以利用口头上的成语、俏皮话等等丰富我们的语言。

3、在适当的地方可以用歇后语。这些东西是人民口头上的,我们若能很好地去运用,就能教我们的语言生动、亲切。譬如:“大家一齐想窍门,三个皮匠凑个诸葛亮!”又如:“讲原则,不放松,一个萝卜一个坑!睁一眼,闭一眼,出了毛病就危险!”且不必管这几句好不好吧,它们可是都很现成、亲切,多少有些语言的美,也还有点思想性。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快板虽用的是大白话,却可以写出有思想性、艺术性的东西来。

4、有一种想法,据我看,是不大对的:有的人以为既是写快板,就可以手到擒来,用不着多思索,所以“八字还没有一撇”​,就先写上“牡丹花,红又红”​。这不大对。这是看不起快板。既看不起它,就用不着好好地去写,结果是写不好。要知道,快板是通俗的诗。它应当有,也可以有相当高的文艺性和思想性。不要以为通俗的就是低级的;相反的,我们应当尊重我们的大白话,用大白话的精华写出诗来。把大白话运用好了,我们一定能表达人民的真实感情和高深思想。

5、人人都会说大白话,那么我们用大白话写的快板,若是既漂亮又深刻,岂不就能够感动一切人么?宣传教育的效果不就很大很大么?看这个:“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两行也是快板的形式,也用的是大白话,可是气魄多么大,感情多么深厚,语言多么雄伟呀!我们应当希望写出这样的快板来,不要什么还都没想好,就先写上“牡丹花,红又红”!有的人以为快板容易写,可以闹着玩似地就写成一篇,结果往往写了三句五句就写不下去了。

6、其实,快板也和利用别种文艺形式写东西一样,都须事前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内容有了提纲,然后再去一段一段地写。写完,要多多修改。快板是韵文,不是散文所以比散文更细致,更需要修改。有一句绕嘴、不顺溜,就必须修改。快板不止是用白话写的,而且是用最好的白话写的。这就是说,写快板须用心思,不能东一句西一句随便拼凑。它虽然是顺口溜,可是溜得有道理,有层次,有力量。

7、就拿我个人不大喜爱的“牡丹花,红又红”来说吧:假若我们是写牡丹花开的时候的一件事,还可以勉强用它开头,说明季节,像:“牡丹花,红又红,王同志来到北京城。​”这说明了王同志是在春天来到北京的。假若这件事出在北海公园里,我们就可以写:“公园里,牡丹红,王同志来到了五龙亭。​”这样,就连地点带时间都说明了。这里就不必又用“牡丹花,红又红”了。​“红又红”不是什么好的白话。

8、真的,细想想,​“红又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不过是一个例子,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认识清楚:上下句儿须有机地联在一起,不可东拉西扯。假若我这么说:“牡丹花,红又红,王同志像个大英雄!”这就莫名其妙了。牡丹开了,跟王同志像个英雄有什么关系呢?有人写快板,总写得干巴巴的,没有文艺味道。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我们应当试验着描写人物,描写风景,教人们能从我们的快板里看到好多形象。

9、快板很能负起述说一个故事的责任。一个故事里必有人物、地点、时间和事情。这些,我们都须照顾到,特别要照顾到人物、风景等等。这才是写快板的本事。假若我们在动笔之前,就已经这么算计过,要写人物、风景等等,我们就不会先写下“牡丹花,红又红”​,而后凭运气去碰了。无论什么,凭运气去碰不会有好结果,写快板也是如此。现在说:(二)快板有“板”​。这就是说,它有节拍。用不着说,没有节拍的就不能算作快板。

10、所以:“打竹板,迈大步,一来来在切面铺。​”是快板。因为“打竹板”是一拍,​“迈大步”又是一拍。​“一来来在切面铺”可以切开——“一来,来在,切面铺”这么三节。假若我们把它变个样,写成:“像这,打竹板的,他能算得了诗人吗?​”就没法成为快板了。这是散文。散文用不着一定的节拍,也就没法像快板那样能够唱出来。快板的唱法,到现在为止,是属于数唱一类的。​“数唱”就是干板垛字地朗诵,不用嗽叭或胡琴伴奏,所以没有长腔。因为要干板垛字地数唱,所以它的节拍必须分明。

11、这就是说,它的一句里得能切成几节,留下气口,而且切得很硬,见棱见角的。比如:“张大嫂,李大嫂,去到,南洼,摘豆角。​”这两行都能爽爽快快地分节,该分节的地方像刀儿切的似的。这就好唱,也容易懂。下面这两行可就不对头:“小二,品质不强,还有的人更够呛!”这两行里,头一行的两节一短一长,很难合拍。第二行的毛病是大家常犯的毛病——分节的地方不易下刀切开。把它这样分开吧,​“还有,的人,更够呛”​,什么叫做“的人”呢?不好讲。

12、把它分为“还有的,人,更够呛”吧,可怎么唱呢,气口不够停匀呵。坏就坏在那个“的”字。它软,没法一刀切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定一条规则:在分节的节骨眼上,用字必须结实硬棒,不可用虚软没劲的字——像上边说过的那个“的”字。快板大体上以七字句为主,七字句的音节已有很久的传统。拿几句古诗看看是很有用的。看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分开来看,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