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4249】
读物本·【知音真实故事】16·等待孩子溶解的13年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6314
1
4
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国民期刊《知音》旗下新媒体,每一个故事都来自亲历者的灵魂深处。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5-05 07:10:06
更新时间2025-04-27 20:22:5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等待孩子“溶解”的13年(轻纪实)

1从她的话里,我听出她在默默倒数,也许她已经告诉自己无数遍,此后的每一天,都可能是儿子在她生命里的最后一天。

1

“陶医生,这……是不是就算……全面发病了?”

五年前,黄阿姨坐在我诊室里,小心翼翼问出这句话的场景,至今都清晰地印在我脑海里。

当时我手上拿着各项检查报告和片子,上面的每个字我都认识,却都残忍到让我不忍心告诉黄阿姨。

我拼命搜肠刮肚,想要找个最婉转的方式和黄阿姨厘清报告上的诊断,但显然,黄阿姨已经从我的犹疑里找到了答案。

她局促地笑了笑,然后抬手抹了一下眼角:“咳,其实早就有准备的,说起来,还是我们多赚了八年好日子呢。”

2八年,这个日子黄阿姨记得清楚,我也记得清楚,因为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此后就再也没断了联系。

2010年4月,我所在的这家省城三甲医院骨科科室,收治了一个肋骨骨折的少年,叫黄煜,十六岁,念初二。

当时送黄煜来的是他学校的体育老师。老师一头的汗,紧张地回忆着孩子受伤的过程,说黄煜不知道被谁撞了一下,当时就疼得脸煞白了。

检查结果,发现黄煜是单根肋骨骨折,也没有发现明显移位和粉碎,所以我采取了保守治疗的办法——补液、镇痛、外固定,措施做好后,黄煜被送进病房观察。

3没一会儿,我在护士站写医嘱时,来了个中年女人,满脸焦急地询问,问的就是黄煜。

我心下了然,给她交代了一下黄煜的情况。

听说儿子没有大问题,她松了一口大气,然后双手合十,念叨了两句“老天保佑”。

接下来的那几天,每次查房时,我见到的不是黄煜妈妈正在给他擦脸擦手,就是正捧着饭盒张着嘴巴“啊、啊”地喂着孩子,仿佛眼前的半大小子,还是个小朋友。

那副母子和谐的画面,撞到了我心里最柔软的一方,为这点袭击到我的小温暖,我对黄煜母子便多上心了些。

黄煜在医院住了一个多礼拜,之后出院回家休养。

4出院那天,黄阿姨用右边肩膀架着行动不便的儿子,右手小心翼翼地搭在儿子右腋下,然后用左手腕把一堆装着生活用品的各色塑料袋,像串珠子一样穿进去,模样滑稽地几次试图挤过病房狭窄的通道,我连忙上前去接过了她左手的塑料袋,将他们送下了楼。

在门口等出租车的时候,我随口问了一句:“咋不让他爸爸来接呢?这孩子长得都比你高了,你一个人哪弄得过来?”

黄煜妈妈笑了笑,把散下来的几缕长发别到耳后:“我可以的。”

寥寥几个字,我却从字里行间里听出了抗拒,便没再多问什么,只是更加心疼眼前这个单薄的妈妈。

2

5半个月后,我去上海参加医学研讨会,准备回程的前夜,医院里的同事打电话给我,问我记不记得之前收治的那个肋骨骨折的男孩:“这孩子今天来复查,说骨头还是疼得很,但是我们从片子上没发现异样啊。”

当时我没放在心上,只当是孩子受不了疼,结果没想到,我回医院的第二天,就见到黄煜妈妈带着他又来医院——黄煜又骨折了,这回是肩胛骨。

坐在诊室里,黄煜妈妈一脸愁容,她努力回想了好半天,也没想出儿子是在哪受的伤。

我问黄煜,黄煜自己也一头雾水,只迷迷瞪瞪说放学时有个同学搭了他的肩膀,之后就疼痛难忍,肩膀也正不过来了。

6碰一下就骨折?

听到这,我心里咯噔了一声,开始有了不好的猜想。

我没直说,只开了单子让他们先去做检查,他们走后,我给导师打了内线电话,说怀疑黄煜是脆骨症,想请他帮忙看看病历和片子。

脆骨症又叫软骨发育不全症,是一种基因遗传病,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易骨折,和黄煜的情况很像。

半小时后,黄煜妈妈带着黄煜和片子回来找我,我带他们一起去了导师办公室。

老师细细看了很久,沉着声音说照他的经验来看不像,但还是做一个基因检测来的稳妥些。

7半个月后结果出来,果然不是脆骨症,可我心底的疑虑更深了——就在等基因检测报告的这半个月里,黄煜妈妈给我打了两次电话,都说黄煜在家里嚷嚷骨头疼,带着哭腔告诉我“孩子疼得打滚。”

这究竟是个什么病?

不久之后,导师给了我答案,可这结果叫我四肢百骸都浸入了凉意。

2010年7月底,导师告诉我专家沟通的结果,根据病人的检查报告和频繁骨折疼痛难忍的情况来看,很像另一种罕见病——大块骨溶解综合征。

这病实在太罕见了,罕见到全世界确诊报道的病例还不足400例。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