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290】
读物本·散文精选《边地的美学》
作者:疯狂的戴夫人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字数: 5401
0
3
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精选散文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5-23 14:13:23
更新时间2025-05-23 14:13:1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边地的美学

阿贝尔

01

第一次逆湔江而上,由通口河进入土门河。八月的洪水冲刷的河岸线和崩塌的山体还很醒目,但仍能觉出停泊在河谷的往昔时光。

偶见新建的集镇、厂房和载重汽车,以及时代碾轧的痕迹;往昔时光依然袅娜(niǎo nuó),像影子,呈现出铅灰,带着麻布的粗针线头,使得整条土门河寂然。在陌生化的审视与感觉中,我觉出的不是羌人的颜色和气味,而是土门河自古的寂寞——向晚的天光与遗落的时间合伙,销蚀着走错了地方的工业。

02

我自然感觉到了,土门河的时间里生了布,甚至是生了钢丝。站在清同治年间修建的石拱桥上,时间的灰烬头皮屑一样掉下来,模糊了我的视线。

穿过土地岭隧道,便进入了岷江河谷。我设想土地岭中脊上的一滴水,因为风向或某一动物的助力,本该流入涪江却流入了岷江,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03

茂县县城让我想到“敦煌”。敦而煌之,堂而皇之。敦者大也,主要是针对我看见的县城周围的山——基座大、腰身大、顶部或钝或锐直入云霄,看第一眼就想到金字塔和司母戊大方鼎。

尤其县城东南方的九鼎山,只要面朝东南,抬眼即可看见,在茂县停留的三十多个小时里,我仰望、眺望、凝望,不经意看见它上百遍。煌者盛也,恰好通茂县的“茂”,不是指周围山上的树木,也不是指山岩或现代建筑的颜色,而是指浩荡的岷江水。

04

在酒店安顿下来,我便出门去追随岷江水。不单纯是追随江水,也是追随整条岷江。河谷宽绰,由城区台地二次下切,形成几近封闭完美的河床。一座索桥横跨东西两岸,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几公里长的奔流的岷江。起风了,索桥晃荡,送来江水特别的味道——羌(qiāng)味、藏味、雪味和柴油味。

05

第一次到茂县,作为陌生人,走在任一地方都像是走在异域。敦而煌之的异域,九鼎山和岷江,让人内心踏实。陌生感也是安全感,也是美感,与外界接触全凭直觉,感官收获的都是花瓣、花粉、蜜和隐藏在云顶的神仙。

早上九点,去古羌(qiāng)文化城观看开城仪式,一路上总在不住地抬头去看九鼎山,仿佛九鼎山有根绳子牵着我的眼。从看第一眼开始便有种云开雾散的迹象,然而,直到开城仪式结束都没有现出山顶,太阳隐去,九鼎山反倒把面纱扯得更低。每次去看,都能看见希望,有时甚至能看见薄雾弥散、扑了雪的岩体和高山草甸金子般的日线。

06

对一座时隐时现、希望与失望交织的雪山的期待,包含了观望者个人内心怎样的不甘与苦楚?看似一次不经意的、略显奢侈的审美,隐藏在背后的是一个人诗意的救赎。

我不怀疑盛大的开城仪式上仍飘着古羌人的灵魂,即便是文旅展演,每个环节、每一局部甚至每个元素,都有很细的血脉相通。我特别注意到台阶上穿黑衣、戴羊头帽、插黑羽毛的男子,他们黝黑的面孔和略显笨拙的笑容是老羌人留下的遗产;还有我身边站着的穿蓝衣黑坎肩、缠黑丝帕,手捧羊角或背着背篼等待出发的羌妇——即使戴着口罩,也能看到她们真实的表情。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