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615】 读物本·第78集丨每天读本书《当下的力量》断舍离系列 从整理生活开始

作者:啊呜☘️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架空字数: 7025
16
30
2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当我们说“活在当下”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图文来源于网络,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12-13 14:09:11
更新时间2024-02-21 16:30:0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当下的力量》 

图文来源于网络,仅限习读,如侵联删。

读文背景音01-09可以按个人喜好选择性播放,也可以自配舒缓的曲子诵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

       今天我要给你解读的是一本奇书。为什么说它是奇书呢?首先,因为它惊人的影响力。这本书的第一版是用英语写的,1997年在加拿大出版。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仅仅是在北美地区,这本书就卖出了三百多万册,在英国一个国家就卖了一百多万册。它的影响力还远不止于英语世界。截至今天,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了三十多种语言。2007年,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首次出版,在接下来的2009年、2011年、2013年、2016年,这本书不停再版,畅销不衰。从国内外的书评网站来看,这本书的口碑也相当好,5分满分能打4.7,10分满分能打8.5,还都是几万人评出来的。可见这本书的价值在相当广阔的跨文化的市场上,也经得起读者的检验。

       除了它惊人的影响力,我说这本书是奇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就是书里的观点也很神奇。什么观点呢?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让你的大脑停转的书。这就奇怪了,我们读书就是为了打磨我们的头脑,让它运转得更迅速,输出的结果更精确,怎么还会有让大脑停转的书呢?这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相信,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不是因为我们的头脑转得不够快,而是因为它转得停不下来,产生了过多的噪音。我们被淹没在这样的噪音里,反而听不到内心真实的声音,也没法做出有效的行动。从实用的角度上讲,这本书可以帮我们关闭头脑里的噪音,把意识收回到当下,全心全意地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本书的内容可远远不止这些,在接下来的二十几分钟里,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说明。

       好,卖关子的话就说到这儿。接下来,我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本书和它的作者。这本书叫作《当下的力量》,作者的名字是埃克哈特·托利。托利1948年生在德国,今天已经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了。在他29岁这一年,托利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当时的托利刚刚从剑桥大学毕业,是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学者。他精通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对文学和宇宙学都很有研究。但不幸的是,托利患上了抑郁症,精神饱受折磨,而他的知识并不能解除他内心的痛苦。在29岁生日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托利感到强烈的自杀冲动。一整晚,他的脑海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我再也无法忍受我自己了。”可是就在他心里的那根弦即将崩断的时候,托利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假如我不能忍受我自己,那么一定有两个我,其中的一个不能忍受另外一个,那么,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呢?”一想到这个念头,托利脑海里的那个恐怖的声音突然就消失了。

 

       他的思维停摆了,但他的意识却高度清醒。这里请你留意,在托利看来,思维和意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后面我们会细说。在接下来的那个早晨,托利感到世界无比美好,而他的生命就好像新的一样。经过这次转变,托利彻底告别了抑郁症。在他以后的人生中,托利在各种研讨会上和人们分享他的经验,帮助人们摆脱内心的痛苦,这渐渐成了他的职业。在和人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也把自己的心得沉淀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你接下来即将听到的这本《当下的力量》。

       接下来,我就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来为你解读这本书。在第一部分,我先给你解释一下托利的这一整套关于人生、世界和自我的思考。在第二部分,我们再来说说,该怎么运用托利的这套理论,帮我们祛除头脑里的噪音,把注意力收回到当下,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

第一部分

       好,接下来,我们开始。在第一部分,我们先来解释一下托利的理论。

       我到现在都没有直说这套理论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是因为它确实包罗万象。概括地讲,它处理的是人的思维和意识、自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听上去很玄,是吧,但其实理解起来一点都不困难。我们就从刚才提到的“头脑里的噪音”这个问题说起。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正在处理一件手头的事情,比如,你正在办公室里写一份文件。可是你盯着屏幕上刚刚打下的一行字,突然就陷入了沉思:这个月的KPI完成起来有点难度啊……下个月那个谁要结婚了,可得记着这个事儿……说起来,我们俩都认识这么多年了……想当初在学校里,我还挺有理想的……对了,上次读了本书还挺有启发的,书名叫什么来着?……好,停。等你终于回过神来的时候,五分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你可能会想,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大不了的吗?不就是走神吗?我回过神来接着做事情,不就好了?假如你有这样的想法,那这恰恰说明,你已经对头脑里的噪音习以为常了,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首先提醒我们注意,头脑里的噪音是个问题,而且是个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大问题,因为这些噪音在实实在在地损害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在书里,托利给头脑里的噪音取了个名字,叫“强迫性思考”。为什么说这种思考是强迫性的呢?因为它不受你的控制。想想看,你有哪一次走神是你故意想要走神的吗?你走神的时候能随心所欲地停下来吗?哪怕你意识到了自己在走神,赶紧告诉自己,要马上停下来,你头脑里的噪音仍然不会消失,只会变成你和你自己的争执。直到你终于把注意力收回到眼前该做的事情上,你才总算是从走神的大坑里挣扎了出来。

       你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吗?思维原本是人类这个物种最突出的禀赋,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强大工具。但强迫性思考的问题在于,你的工具反客为主了。思维在你意识松懈的时候占据了你,就像你在用电脑的时候,突然跳出来一个莫名其妙的程序,自顾自地跑了起来,不只把你正在做的事情挤到了一边,还占用了你好大一块CPU的算力。在我们的大脑里,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的事情,甚至每个小时都会发生好几次,这会损耗你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啊。

       损耗时间和精力,这还不是强迫性思考最大的问题,更麻烦的是,你脑海里的杂念总是把你拽回过去,或者拉进未来,让你没办法安心地专注于当下。你可以留意一下你走神的时候想到的东西,通常都是过去的某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记忆片段,或者你对未来的想象。即便你想到的是你自己虚构出来的情节,从来没有在现实里发生过,它们也往往和你过去的经历,或者对未来的焦虑有关,反映了你内心深处的某些想法。比如,你可能会幻想和某个人吵架,回过神来才发现,你居然对这个人有这么大的积怨;或者,你可能会幻想出一个窗明几净的房间,然后突然想起,你最近正在看房子,看了好几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原来在你的潜意识里,你一直都在为这事儿发愁。你看,在你走神的时候,你的注意力总是会飘到过去和未来,干扰你和当下的连接。

       你可能会想,想到过去和未来,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啊?过去和未来很重要。我的知识、经验、成就,都是过去积累下来的;另外,有未来,才有希望,才有奋斗的目标嘛。没错,我们并不否认过去和未来的价值。不过《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托利认为,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来说,唯一真实的时刻,就只有当下。请注意,托利的意思并不是说,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到来。过去发生的一切都已经是既定的事实,而未来也注定会到来。托利的意思是,过去的那些时光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它们只是在当下的你的头脑里留下了一些记忆,而未来,对于当下的你而言,也只存在于想象里。打个比方,你的生命其实很像是留声机上的那个针头,一生的时间就是一张唱片。唱片在旋转,音乐从序章播放到终章,而针头始终停驻在一个点上。从始至终,真实发生的事情,就只是针头和唱片在每一个当下发生的摩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只活在当下。当然,这里说的“活在当下”,可不是享乐主义者们说的及时行乐的意思。活在当下跟生活态度无关,它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事实。

       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个误解,需要澄清一下。既然我们都只是留声机上的一个针头,只在当下这个瞬间,和我们人生的唱片发生着摩擦,那么,我们还可以回忆过去吗?还可以展望未来吗?当然可以。你可以兴致勃勃地回忆过去,专心致志地展望未来,重要的是,这得是你当下有意识的选择,而不是无意识的走神。在一首结构完整的乐曲里,通常都会有重复的部分,这会让音乐听起来更规整、更优美。你当下正在演奏的人生,可以呼应你的过去,也可以预演你的未来,但无论是呼应还是预演,回忆还是展望,你都需要在当下专注地经历这一切。留声机上的针头必须始终稳定在一个点上,它不能不听使唤,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反复横跳。要是那样的话,播放出来的音乐就会是支离破碎的。这就成了我们头脑里的噪音。

       托利认为,让针头稳定在一个点上的,是我们的意识,而导致针头反复横跳的,是我们的思维。我在前面提到过,思维和意识,在托利看来,是两个天差地别的概念。差别在哪儿呢?思维是具体的逻辑过程,而意识是躲在思维背后的那个东西。因为思维是具体的,所以它可以被描述出来,你可以把你的思维说出来,写下来,甚至拍成电影。而意识呢?意识是难以描述的,它在当下感知着世界,并且作出决定。意识不是思维。它是思维这个工具的主人。更进一步讲,和思维比起来,你的意识更接近于真正的你。哲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叫“我思故我在”。托利旗帜鲜明地反对笛卡尔。在他看来,人的思维远远不能代表他的自我。思维的确可以编织出一个自我,这样的自我有对过去的记忆,有特定的身份,还有可以预期的未来。你可以把它写成一份简历,或者一本自传。但这个可以被写出来的自我是虚幻的,它只是你的思维对自我的想象。那个始终停驻于当下的有意识的自我才是真实的,才是有生命的。

       还记得我们在开头讲到的故事吗?29岁那年,托利在一个极度痛苦的夜晚突然意识到,他有两个自我,其中的一个无法忍受另外一个,疯狂地催着他自杀。托利相信,这个危险的自我就是由思维编织出来的那个虚幻的自我。托利把它叫作“小我”,在他看来,小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小我总是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在我们的头脑里上演一段关于过去或者未来的想象,让我们沉浸在过往的情绪里,或者为未来焦虑。小我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这是因为只有依靠过去和未来,小我才能存在。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过去,没有那些可以写在简历上的东西,小我是谁呢?它该怎么描述它自己呢?要是连未来都没有了,小我又该怎么想象它自己呢?一旦被剥夺了过去和未来,小我荡然无存。所以它只有不断地把自己投射到过去和未来,不断地拒绝当下,才能活下去。在小我看来,当下只是过去的结果,也只能被当作达成未来目的的手段。这就是小我思维的运作方式。

       托利还认为,小我思维会产生一个可怕的后果,这就是“痛苦之身”,“身体”的“身”。这是书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什么叫“痛苦之身”呢?一个人在过去没有表达出来,没有释放出来的负面情绪淤积在心里,渐渐地,就好像形成了一个有生命、有意志的实体一样,这就叫“痛苦之身”。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痛苦之身。当它沉睡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是一旦我们遭遇了挫折,碰到了一些人、事、物,让我们想起了难以释怀的伤痛,痛苦之身就会苏醒。你会看到一个平时和和气气的人,突然变得暴躁、冲动,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这时候,你看到的很可能就是他的痛苦之身。痛苦之身的能量来自过往,而正是因为虚幻的小我总是忍不住推开过去的门,才把那些负面的能量释放了出来。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消解痛苦之身的影响呢?

第二部分

       有,这就是借助当下的力量。

       我刚才给你介绍了书里的好几个概念,听起来可能有点乱,别着急,我们再明确一下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要战胜的对手是痛苦之身,也就是常年淤积在我们心里的负面情绪。痛苦之身是怎么来的呢?痛苦之身是被我们的小我喂养出来的。小我要依靠过去才能存在,它从过去放出了负面的能量,养成了痛苦之身。那小我又是怎么来的呢?小我是思维编织出来的,它是我们的思维用过去和未来想象出来的自我。这样看来,痛苦之身、小我和思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思维创造了小我,小我创造了痛苦之身。

       这下就清楚了,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托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痛苦,之所以会被负面情绪折磨,病根在我们的思维上,更准确地说,出问题的是我们失控的强迫性思考。套用佛教的一种说法,痛苦之身就是杂念养成的心魔。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前面提到过,思维是意识的工具,而意识是思维的主人。要想制服失控的思维,就得把它的主人,也就是意识,请回来。

       怎么才能把意识请回来呢?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抽象,但其实是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的,而且非常简单。托利在书里介绍的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用意识去观察你的思维。如果你正处在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里,那你现在就可以试试看。你可以闭上眼睛,然后对自己说:“我想看看,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下一个想法是什么。”接下来,请你集中注意力,就像猫盯着老鼠洞口一样,静静地等待你的下一个想法探出头来。

       接下来的十秒钟,我不说话了,请你自己试试看。

       好,十秒钟过去了,你有什么发现?根据托利的经验,大多数的人在聚精会神地等待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反倒不会有什么想法冒出来。在刚才的十秒钟里,假如你的注意力足够集中,你可能会感受到一段思维的空白。当然,这种情况也可能没有发生,你的脑海里还是出现了一些想法。这时候,没关系,请你继续尝试,当你发现有新的想法冒出来的时候,请你不要惊动它,不要阻止它出现,也不要分析它,不要给它贴上任何标签。换句话说,不要主动开启你的思维。一个想法出现了,你只需要承认它的存在,就像你在大街上碰到了一个熟人,对他点个头,笑一笑就好了。按照这种方法练习几次,我亲测有效,你很快就会在你的思维里找到几秒钟的空白。这时候,你内心深处原本连自己都察觉不到的噪音突然消失了,就像一直在嗡嗡响的空调突然关上了一样,你会一下子感到特别轻松。

       这里我想提醒你,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帮你找回意识,让它不至于被思维的噪音遮盖掉。所以在理想的情况下,当你的思维出现空白的时候,你的意识应该是高度清醒的。假如你在思维空白的时候陷入了昏沉,感到昏昏欲睡,那你就还需要增强注意力。托利在书里提到,佛教的僧人在打坐的时候,也会进行类似的练习。据说,有些禅宗的大师为了测试弟子禅修的程度,会在他们打坐的时候拿着一根小棍子,悄悄地从背后接近他们,然后突然用小棍子击打他们。这时候,如果弟子打坐的方式是正确的,他的意识就会处在高度警觉的状态,能够避开师傅打过来的棍子。要是弟子还没能掌握打坐的技巧,那他要么在打瞌睡,要么满脑子都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就是说,他的意识要么陷入了昏沉,要么被思维的噪音淹没,整个人都处在无意识的状态,这可就要挨打了。

       好,刚才我们说的是第一种帮你找回意识的方法,也就是主动地调用你的意识去观察你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书里还介绍了第二种方法,也很简单,这就是全神贯注地感受你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请注意,这种方法的要诀是“感受”这两个字。感受,但不要思考。托利在书里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当你上下楼梯的时候,别想别的,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迈出的每一步上,留意抬脚落脚时肌肉的感觉,体会地面给你的支撑力,感受你的呼吸。再比如,当你洗手的时候,感受你双手皮肤之间的摩擦,体会水流的温度和质感,听听水冲刷水槽的声音,闻闻香皂的味道。你看,上下楼梯,还有洗手,这些都是你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能完成的动作。所以,你平时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你的思维很可能已经把你带离了当下。你可能在上下楼梯的时候想着晚餐要处理的食材,可能在洗手的时候想着第二天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这时候,只要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感受上,你就能从思维的迷宫里逃脱出来,让你的意识夺回主动权。这种方法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只要你不是正在处理需要大量逻辑思考的任务,就可以随时用这种方法把你的意识找回到当下。

       好,到这里,我们介绍了两种找回意识的方法:调动意识来观察思维,以及关注当下的感受。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托利还给“找回意识”这件事赋予了更深刻的意涵。在他看来,找回意识不仅能帮我们摆脱强迫性思考的控制,避免情绪和思维上的内耗,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帮我们认识真正的自我。我们在前面说过,托利认为,思维编织出来的小我是虚幻的自我。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呢?时刻停驻于当下的意识才是真实的,它是通向真正的自我的桥梁。托利在书里对“真实的自我”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性的剖析。在他看来,真实的自我是一个类似于道家所说的“道”的概念,它是不可描述的,也是思维所不可理解的,但是当你通过意识和它相连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充满力量的喜悦和平和。

       当然,除了追求这种心灵上的境界,托利的这套思想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现实中的问题。比如,你可以借助当下的力量来维系你和伴侣的亲密关系。在一段亲密关系最初的阶段,因为伴侣的认可、关爱甚至是崇拜,我们总是能获得极大的满足。但是,按照托利的理论,这时候获得满足的只是孤单脆弱的小我,不是真正的自我。一旦最初的激情褪去了,还沉浸在过去之中的小我就会感到失落痛苦,它会动用各种手段来强迫伴侣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时候,亲密关系里所有我们不愿看到的问题就产生了。一方的占有欲会增强,嫉妒心会加重,另一方就会采用冷漠,甚至是暴力来回应。这些问题在很多人的亲密关系里都会频繁地出现。那么,有什么解决方案吗?托利相信,几乎一切的痛苦都有共同的解药,这就是让你的意识停驻于当下。具体的做法和我们刚才介绍的两种方法很像。当一段亲密关系里出现了种种问题,冲突的双方可以试着调动意识来观察自己和对方的思维。这种观察里并没有任何批判或者抗辩的意图。不攻击,不防守,不分析,只是用意识去感受对方的存在。请注意,这种做法当然并不是冷暴力,也不是忽略急需解决的问题。处在关系里的双方还是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向对方说明自己的感受,然后采取建设性的措施。但重要的是,这样的沟通里并没有夹杂任何来自小我的怨恨,两个人没有在计较过去,也不会对未来感到焦虑,他们只是回归到了当下清醒的意识。这个时刻,很可能是他们真正认识对方和自我的开始。

结语

       好,到这里,我为你介绍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我们来简单地做个总结: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托利独创的一套理论,正是这套理论帮助青年时代的托利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也给全世界的数百万读者带来了生活上的启发。托利在书里采用的概念听起来有点深奥,但其实并不难理解。简单来说,托利认为我们的思维存在一种普遍的问题,这就是强迫性思考。思维本来是我们的工具,但它常常反客为主,在我们意识薄弱的时候自顾自地运转。这不仅会造成精力的消耗,更麻烦的是,思维用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许编织出了一个虚幻的自我,这就是小我。小我是软弱的。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它只有不断地把我们拽回过去,或者拉进未来,由此产生的种种负面情绪淤积在我们心里,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痛苦之身。要想克服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要从问题的根源,也就是思维下手。思维毕竟只是工具,意识才是真正的主人。在书里,托利介绍了两种简单又方便的训练方法,来帮助我们把意识停驻在当下。借助当下的力量,我们能接近真正的自我,也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比如维系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

       托利的这套理论处理的是比较抽象和本质的问题。除了亲密关系,我相信这套理论还能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上发挥作用。比如,在我们处理多线程的工作任务的时候,时不时地提醒自己,让意识回归当下,可能会减轻我们切换任务时的心理负担,也能降低出错的风险。在情绪失控,或者身体疲劳的时候,你也可以试试托利建议的方法,用当下的力量来平复情绪,消解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