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角色

汉武帝
男,0岁
26岁少年天子。

李宜侍
女,0岁
李夫人宫中采女

王良侍
女,0岁
王夫人宫中采女

李夫人
女,0岁
汉后宫夫人,李广亲妹。

客栈老板娘
女,0岁
匈奴暗探
注:
1、pia戏前尽量给我留个言,免费。商用前务必知会到位,谢谢!
2、若无特殊说明,句中“…”表示“秒接、改口”;句尾“…”表示“被打断”;句中“……”表示“沉思片刻”;句尾“……”表示“言有尽而意无穷”。
3、应把握剧中几场对话中两人之间的反差,及同一角色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差。
人物:
汉武帝:26岁的千古一帝,踌躇满志。
李夫人:妃子,女诸葛,会装傻,声音年轻点。
李宜侍:一个只想好好活着的小宫女,被迫卷入风波,没什么主见。对声音要求不高。
王宜侍:三十多岁,声音偏老,沧桑,因为死之将至而不拘小节。
客栈老板娘:胡人女子,妖娆点,阴谋家。
王良侍:妹妹享福了。李夫人体恤下人,逢五便得休上一天,还可凑个长的。我却不行。王夫人严苛,只许我每月初七初八休息,也没个告假…
李宜侍:姐姐莫如此说!
王良侍:有什么的?这是在宫外。
李宜侍:李夫人教诲,君子慎独。我等虽是妇人,亦知礼的,哪敢说主子半个不好呢?姐姐还是要慎重些,多亏是对着妹妹,换做别人,怕是要惹出事来。
王良侍:便因为是你!今日在宫外,我想说些掏心窝子的话……我故意如此说的,若是同乡同院同一位主母的情谊都不能掏心窝子,还怎么活?
李宜侍:姐姐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左右看看)这店里却是没什么人,有体己话便说说吧。妹妹不拦着,也不往外头传。只是说之前不得不唠叨句,你我毕竟曾是废陈皇后宫里的,能散去别宫不容易,当珍惜着。也得夹起尾巴做人!新主子难免猜忌,真出了事,莫说搭救,背地里不笑两声已属仁厚。
王良侍:我晓得!只是感慨句宫外相逢不易,倒招出你好顿说教。
李宜侍:是妹妹思虑不周。姐姐若想念,李夫人确是体恤下人,妹妹便多休些初七初八,陪姐姐出来说说话。
王良侍:不必。你说得对,到底是废陈皇后宫里逃出来的,如今伺候不同主子,当避嫌。可我心中有事,今日恰巧遇到,忍不住的找你说说。
李宜侍:姐姐但说无妨,妹妹若能帮上些忙,定不推阻的。
王良侍:(饮水)要打仗了。
李宜侍:(思索)听说了。姐姐兄长在上谷吧?
王良侍:匈奴打得便是上谷。
李宜侍:(惊慌)那兄长可还康健?
王良侍:康健。家书随着军报送来,路上倒快。说战况惨烈,营里兄弟折得有十之三四,再伤个十之五六,所幸祖宗庇护,他虽腿上中了一刀,不曾感染。
李宜侍:陛下天恩!万幸万幸!
王良侍:陛下发兵了。他伤得不重,还是要做先锋。
李宜侍:(惊讶)要打出去?
王良侍:打出去。开国七八十年,都不曾如此大举用兵呢。
李宜侍:姐姐是听说些什么了?
王良侍:陛下亲自部署。太仆公孙贺点轻车将军,率一万骑出云中。太仆公孙敖点车骑将军,率一万骑出代郡。(停顿,等李宜侍接)
李宜侍:这可是绝密啊姐姐!
王良侍:所以妹妹说你我当慎重,这没错。说主子不信赖,却不太对。陛下幸王夫人时定下的主意,说佳人身上四处最美,用兵正当四路齐出。床帏之事伤神,国有事时当快些,战匈奴亦如是,宜用骑兵,打得又快又狠。王夫人知道,都与我说了,当是信任我的。
李宜侍:那更该谨慎些!不能辜负啊!
王良侍:说予你听何妨?你知道匈奴密探在哪?你连烛台都找不到,被老主子罚在墙角跪了一夜。
李宜侍:(羞恼)姐姐莫要说了~妹妹不外传便是,连李夫人都不告诉。
王良侍:(笑而不语)
李宜侍:姐姐快说吧!剩下两路呢,妹妹好奇呀!
王良侍:你该能猜得到。
李宜侍:妇道人家哪知道军国大事呢?北方边境,妹妹只知道有个雁门关。
王良侍:正是雁门,也出了一万骑。
李宜侍:哪位将军领着啊?
王良侍:还有一路呢?
李宜侍:妹妹只知道雁门关啊!
王良侍:你还知道我家兄守着的上谷啊。打得便是那里,上谷怎能不出兵?还是主力呢!
李宜侍:两万骑?
王良侍:也是一万,只是精锐些。
李宜侍:哪位将军能领啊?
王良侍:建章宫里养马的。
李宜侍:啊?
王良侍:你该听说过。那年馆陶大长公主派人去建章宫里要打死他,太仆公孙敖带人去救。闹得满城风雨,陛下怒了,说你不是要杀吗?朕封他个正牌的养马倌,还把他姐姐提成夫人。
李宜侍:(恍然大悟)是卫侍中卫青大人啊!妹妹听说他近来很受器重呢!
王良侍:(忿忿不平)沽名钓誉之徒,外戚之辈罢了。那年陛下领着建章宫监们外出打猎,亲射骏马,多么英武?别人恭维还来不及,只有他哭!忙不迭跪下,给马包扎伤口。说陛下知道我大汉为何打不过匈奴吗?马是征战利器,胡人爱马,视为兄弟,陛下却张弓射马,还深以为傲。陛下一听,人才啊!便给提了侍中。
李宜侍:这话却真有些道理。
王良侍:可他不能当兵法用!一个养马倌,卫夫人裙子下的小厮,如何统帅千军万马呢?家兄就在上谷军中,折了十之三四,伤了十之五六,他还能战,实在称得上精锐,要给他这马倌儿当先锋了!
李宜侍:姐姐消消气。陛下圣明烛照,如此安排,自是有道理的。
王良侍:因为卫夫人肚子好使,又给他生下位小公…
李宜侍:(惊慌,堵她嘴)这话不能说的!
王良侍:这是在宫外头!若是龙嗣还则罢了,一个公主?我兄长不能去给她冲这个喜!马倌儿做主力?去打匈奴?怕不是十之八九都要折在外面,丢盔弃甲逃回来的,也免不得论罪当斩。我家可没钱给他恕罪!
李宜侍:姐姐消消气!姐姐小点声!(以上两句台词与王良侍同时进,做安慰状。待她说完后,沉思片刻再说后续台词)
李宜侍:军国大事,我等却是没什么办法。莫说我等,便是主子们也无可奈何。
王良侍:所以我来找你。
李宜侍:妹妹有什么办法啊?便是李夫人!李夫人长兄虽做过上郡太守,后宫之人也不得干政,何况是军国大事呀!再说,李将军已不在边境了,现在是未央宫卫尉。
王良侍:如果当年上郡的飞将军,点了骁骑将军,也率一万骑,出雁门关呢?
李宜侍:啊?李将军又外出掌兵了?
王良侍:你同李夫人说得上话吧?我这攒了三张金饼,你帮我递上去。这不难的!家兄不过是小小的马前卒,李将军修书一封,随随便便就调出来了。
李宜侍:可后宫不得干政啊!
王良侍:这怎么能叫干政呢?李将军同李夫人姐弟情深,出征前定要当面辞行,提一嘴,他修书一封,不过是大头兵,说调就调了。况且我们不是怯战,也不必说卫青那小贼千般不好,万般不行。就是李将军骁勇善战,在上郡闯下赫赫威名,连匈奴都尊称飞将军。跟着他,立功快些,安身立命也就快些。又体恤下士,素有贤名,能过得舒坦些,多吃些肉,少流些汗啊。
李宜侍:这?
王良侍:算姐姐求你了!你就同李夫人讲一句,夫人觉得可以,便说,不行,直当我孝敬的。
李宜侍:姐姐是王夫人宫里的,三张金饼干嘛孝敬到李夫人头上?
王良侍:那就是捡来的!李夫人照顾身边人,妹妹出门,捡到了两张金饼。
李宜侍:两块?(思索后顿悟)姐姐当妹妹是什么人?同乡同院同一位老妈子的情谊还念着呢!妹妹信姐姐,兄长只是位普普通通的马前卒。不就是一句话吗?这三张金饼,一嘎儿都不会少,妹妹原样的送到李夫人手里。但李夫人肯不肯同李将军讲,这便不是妹妹能保证的了。
王良侍:(小声窃笑)嘻嘻嘻!我故意这般说来激妹妹的。真是小小的马前卒!这是家兄的书信,你给李夫人看看,虽只是马前卒,骁勇、忠诚都不差的。更主要是运气不错,上谷战况惨烈,吃了一刀犹能征战,带在身边当侍卫,直当是讨个彩头嘛!
转场
李夫人:三张金饼,十几年情谊,只为把兄长调到李将军身边当侍卫?
李宜侍:王姐姐是这般说的。家书在这,奴婢不曾打开。
李夫人:那你怎的不看看?
李宜侍:奴婢?(思索后下定决心)奴婢怕夫人猜疑。奴婢就只想活着,伺候夫人。姐姐找过来,如此般说,又奉上三张金饼,奴婢没法拒绝。但原样的传话,原样的递东西,全凭夫人定夺。
李夫人:哦?那本宫便看看是怎样的好侍卫吧。
(拆信,看过片刻)
李夫人:不错不错,字里行间确是位勇士。但?她说有六块金子,凑了个吉祥数啊!
李宜侍:(惊恐)啊?奴婢该死!奴婢不知啊!给奴婢的就是这三张啊!
李夫人:(和蔼轻笑一声)所以你当真是没看过。(摆弄金条声)这一张金饼能拆成俩,好生精致!(李宜侍长舒一口气)她用了心了,是肋条缝儿里挤出来的。那本宫便帮她提一嘴吧。(冷场一会后接)你脸色怎的如此难看啊?
李宜侍:(咬咬牙)奴婢觉得委屈。便是肋条缝儿里挤出来的宝贝,说了三张就三张,奴婢怎会又怎敢私藏?甚至连看都没细看,用手帕包起来便呈给夫人了。亏了还有十几年的交情,她何必在信里多此一举?
李夫人:就只有家书!(停顿)是本宫瞧着好玩,自己看出的端倪。
李宜侍:谢夫人提点。
李夫人:你歇着去吧!捡回来三块金子,本宫高兴。再多准你一天假。
李宜侍:谢夫人!奴婢告退…要不?奴婢便不休息了,再伺候伺候夫人吧。
李夫人:哦。你果然还有话想说。(注:此为李夫人瞧出有异,若李宜侍“无话可说”,便要动杀心了。)
李宜侍:回夫人,奴婢不知如何开口。
李夫人:还要本宫提点?行。(组织一下语言)她预备着从里面拿出一对给你了吧?
李宜侍:奴婢不敢要。
李夫人:那是不能要。两对儿四块便不吉利了…可你给本宫捡来桩没本儿的好买卖,本宫得赏……去账房支一锭银子…你得知道!若果真是马前卒,这银子是赏你的。若有什么阴谋诡计,便是买命的。
李宜侍:(惊慌跪下磕头)求夫人明鉴,奴婢真的没有二心!传这话只是因为与她有十几年的交情啊!
李夫人:(强烈)本宫若不信,正好打你出去…你个废皇后宫里的不祥之人!(停顿后缓和)起来吧,银子是真心赏你的,本宫也不希望有事。但你从此离她远点,这事儿有蹊跷。
李宜侍:夫人明察!奴婢也觉出不对来,姐姐从前…
李夫人:嗯?
李宜侍:她从前做到正三品的令人,如今只是正七品的良侍,却偏偏知道些军国大事……还知道得如此清楚。但她求奴婢的只是件小事,又说予奴婢听了。原样传过来,也是希望夫人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