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311】
读物本·【幼鱼出听爱读书】成长系列 2 自我和世界相互成全
作者:幼鱼出听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6369
10
14
2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25段。幼鱼出听yu你一起成长,在生活、职场、情感中保持自我,提高认知,实现内心丰盈和成长…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1-09 19:54:04
更新时间2025-05-21 15:56:21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幼鱼出听爱读书】成长系列2 自我和世界相互成就

1.   职场厚黑学,还是职场毒鸡汤?

前阵子我跟朋友讨论,如果把古装宫斗剧的套路用来写职场剧,大抵也是好看的。不妨把老板视为皇上,副总当作皇后,各部门高管一一代入各阶妃嫔,还有一些人是“入宫”较早,深谙“各种利害关系”的嬷嬷和太监。剧情主线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如何用宫斗手段一路打怪升级。

当然,这只是一句笑谈,宫斗套路并不能真的用作职场生存守则,大概写成职场剧也乏善可陈。宫斗剧之所以好看,是因为斗争手段的直白化:一言不合就往仇敌的饮食里下药,冒犯上级轻则体罚,重则害命,以及一些看似合理实无根据的伪科学。管他什么现实逻辑,只要够爽就行。这些桥段要是放在法制健全的都市剧里,岂不贻笑大方?

2.   其次,古代后宫里的女人机关算尽争恩夺宠,是因为皇权至上,她们一辈子只能囿于宫墙之内,身家性命皆受制于皇恩。而现代职场是双向选择,你不领这家的工资,还能吃那家的饭,不在东家含苞,还能在西家绽放。市场经济的流动性和开放性,让谋生的手段有了多样性,谁都不用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自然没了只唯上的动力。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不少写给年轻人的职场箴言经常用厚黑学的思路来误导职场新人,无限放大正常的资源竞争,把职场比拟为宫斗,营造一种人人自危的癫狂气氛。比如耳熟能详的“职场无朋友,信一次栽一次”。

职场无朋友,无非是说因为有竞争关系,导致同事间的交情不纯粹。这种观点既谬看了竞争,又小瞧了友情的弹性。

3.   我从来不觉得友情这件事只是你好我好一片祥和,即便是学生时代的友情,也会因为样貌、家境、成绩等诸多因素而生出“嫉妒”的心理,但人的成长,不就是在经历了这些心理失衡之后,逐渐明白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吗?

在哪里都可能收获友情,而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她或许带着使命来,陪伴你走过一段艰难的时光,让你明白一些道理,在下一个路口,便各奔东西。所以我同样不认可“人走茶凉”这句话对人性的鄙薄,人走茶自然凉,就像我们走入社会之后,跟学生时代的朋友渐行渐远一般,缺少了共同的话题,成长的步调逐渐相异,自然来往便不如往昔。

这么多年的职场经历让我明白,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不在能力,而在认知逻辑。有些人机敏灵活,知人情懂世故,但往往乱花迷眼,看不到底层因果。

4.   比如,对于有人找关系递给大领导的项目,机灵的人会揣度背后的利害关系,即便项目问题颇多,也极力包装吹捧,自以为是揣度上意。而商业社会人情错杂,既然领导把评估的权力下放,那便在其位谋其政,实实在在地分析优劣即可。用专业的眼光做专业的事,背后的利害关系,自有领导决断。最后无论成功与否,都不负你的专业判断,还在知人善任的领导那里留下一分“实事求是”的印象。所以,别因“小聪明”而失了“大格局”。

曾经的一位领导跟我说过,其实在领导那个位置,看下面的人是一清二楚的,这个人说这话背后怀揣的小心思,那个人做那事的小动作,都逃不过领导的眼睛。另一个朋友也跟我说,当上领导之后,才发现以前在老板面前耍的花活儿有多么不可遁形,老板不过是看破不道破罢了。

5.   前阵子一个朋友遇到了一个职场困局,说与我分析。他们公司作为乙方跟另一个公司的合作项目,经过双方领导磋商,定了合作意向,但是在实际的签约执行过程中,遇到诸多不顺。他揣测是不是甲方公司实际上并不想做这个项目,碍于一些人情往来,所以不便直言,而是通过在执行层面设卡的方式来“夭折”这个项目。

细细说来,那些所谓的“不顺”不过是两个公司之间就合约条款内容的正常博弈而已。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是很忙的,做不做一个项目无非是判断一个项目的利弊得失,既然大的合作方向都已经确定了,何必做这些无谓的动作。他的担心,无非是放大了“人情”在项目里的作用。如果甲方老板真的要通过如此迂回的手段来婉拒这个项目,最终不也说明“人情”并不是关键因素吗?

6.   我劝他少一点关于阴谋论的揣度,多一点正向思维,踏踏实实地解决执行层面的问题。最终这个朋友与对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讨价还价”,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阴谋论的本质在于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放大其不可证伪性,无可无不可,无是无不是,这种模棱两可的特征,其实对行动不具有指导意义。就如前文提到的那位朋友,揣度两个公司背后的人情交锋,对于他个人的行事准则有什么帮助吗?

职场关系说到底还是人和人的关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大家庭中尚难免纷争,所以不必把职场人际关系妖魔化,更不必违背心性,把自己异化成灵魂扭曲的人。在哪里都有行事率真的人,也有虚与委蛇善于打太极的人,但你要相信,能跨过一个门槛进入职场的人,都不笨。人有时候比别人就只聪明几分钟,事后稍加回味便知其中关窍。人与人之间的长久相处凭的还是人品和能力。

7.   我始终认为现代社会太过于看重“情商”,却误以为情商就只是会说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过是高情商的误区,每一句言不由衷、心口不一的话都是对灵魂的磨损。《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要去五台山,芮小丹因为工作不便一同前往,丁元英说:“即便不是因为工作,带着你也有一些不方便。”芮小丹笑说:“我都说了不能去了,你深深表示一下遗憾也就罢了。”而丁元英的那句回答,却让我回味了许久:“这就是圆融世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性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道缝,也就离坍塌不远了。”

这几年我越来越觉得,终其一生能怀抱着一种确定的信念坚定地走下去的人是幸运的。我们的焦虑时常来源于一种迷茫,来源于一种与群体离散的恐慌,别人做什么,我们也要做什么,虽然并不明白其中的关窍,但似乎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视为异己。

8.   别人在酒桌上奉承,我们也要鹦鹉学舌似的附和;别人把加班默认成一种职场文化,你即便完成了工作也只能跟着一起磨洋工;别人在背后搬弄是非,你却不敢只当个听众,也得搜肠刮肚地贡献一二。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