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740】
读物本·许东林【著】 旧时光里的外婆 第一辑 人情事多 06
作者:桃吱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字数: 9870
1
1
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仅供阅读练习,如若侵权,联系可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5-16 13:09:27
更新时间2025-05-16 13:09:26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渔网与姑娘

1

我们家来了两个女人。是一对母女,上门织网的。那个母亲应该不到六十,齐耳短发,嗓音大,很会说话。女儿二十一二岁的样子,话不多,鹅蛋脸,略显黑,说不上特别美,但总归是个姑娘,女孩子身上自然散发的青春气息,随着一颦一笑也像春风里的花枝一般摇曳可人。

她们住在巢湖边,除了善织渔网,还善讲故事。

那时我只有十一二岁吧,弟弟也才八九岁,正是一个恨不得整天睡在故事里的年纪。我们称呼那母亲叫织网奶奶,称呼那个姑娘叫织网阿姨。许多个晚上,那一对母女坐在床榻上织网,40瓦的电灯泡下,白色的渔网像条波光荡漾的银河,在梭子飞舞里欢快地流淌,我和弟弟坐在床边的脚踏板上听她们边织渔网边讲故事。偷盗的,救人的,寻母的,报仇的……乡村平淡寂寥的冬夜,被这些神奇故事撑得像座幽深的古堡。

2

我们家的渔网还未织完,已经陆续有同村和邻村的人家来跟她们预约了。

只是没想到,村里一个光棍,人称“老八”,也来我家催问了。父亲私下里说,老八从来不捕鱼的,这回怎么也要做网?我妈说,老八到我们家瞟过好几趟了,就站在那织网姑娘身后,跟人家闲聊呢。我从大人的口气里听出来,光棍老八动机不纯。光棍老八的年龄跟我父亲差不多,我父亲三十六七岁了,也就是说,光棍老八比织网姑娘大了十几岁,亏他也敢想!

织网奶奶做生意做得很彻底,她把我父亲想要的所有尺寸的渔网都织好后,依旧没有善罢甘休,再次向我父亲神秘而隆重地推销一种三层网,就是外层的网眼尺寸很大,里层的网眼尺寸很小,这样的渔网下到水里,大鱼小鱼全都跑不了。我父亲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种渔网,自然,这种渔网价格不菲。织网奶奶的推销很具诱惑力,我们家再织三层网。

织三层网的时候,织网奶奶讲了一个故事:

3

“从前,一座大山脚下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户人家生养了一个女儿。女儿十八岁了,又漂亮又勤劳,还没定婆家。一回,村子里的大人们都下田地去了,姑娘在水塘边的一块大青石上洗衣服,忽然山上下来了一只马猴,把姑娘一背,一路拖进山洞了。那马猴聪明啊,每次出洞摘果子,总要搬了石头将山洞口堵好,不让姑娘出来。”

“那怎么办呢?”我和弟弟急死了。那个织渔网的姑娘见我和弟弟紧张样子,就笑。我妈喊我们去洗脸洗脚,要上床睡觉去了,明天还要上学呢。“不行,我们要把故事听完再洗!”弟弟抗议道。

“奶奶快讲!”我催道。

“家里人就找啊。到处找……”织网奶奶说。

是得要找。我心想,怎么能不找呢?假如有一天,我忽然丢了,我多么希望爸爸妈妈,甚至全村子的人都来找我。更何况,是一只丑陋的马猴,一个漂亮的姑娘如何与一只马猴朝夕相对!

4

“后来,一个村子的人都出来找。水底也摸过了,都没有,就算了。一年后,那姑娘在山洞里生出了一只小马猴……”

天啊!我大惊。

“因为生了小马猴了,那马猴便对姑娘看得不紧了,姑娘终于逃下山,回到家里。家里人都不认得她了,因为那姑娘在山洞里不吃盐又不晒太阳,身上的汗毛长得好长。姑娘就哭诉,说自己是在水塘边的青石上洗衣服被马猴拖走的。后来,家里人终于认出,烧水给姑娘洗澡,还用刀子把她身上的长汗毛一块一块地刮掉……”

我听到这里,虽略感安慰,但到底还是难过的。这姑娘,再怎么洗怎么刮刀子,都不如以前好看了吧。

我妈在旁边接口道:“也不是黄花大姑娘了!都生过了!”织网姑娘抿嘴一笑,乡村冬夜40瓦的灯泡下,织网姑娘沐着毛茸茸的微黄灯光,端庄又骄傲,像戏里的公主。彼时,织网姑娘是未被破坏未被沾染的黄花姑娘,她干净完整得像她手中还没下过水还没网过鱼的渔网。

5

灯影绰绰中,她身后是我母亲叠成豆腐干子似的被子,大红底子上是牡丹凤凰的图案——富贵喜气、成双成对曾是每一个乡下出嫁姑娘的美好愿望。母亲结婚十多年了,那个年代的被面禁得起洗,洗了十多年还喜气犹在。将来有一天,织网姑娘会像我母亲一样,以黄花姑娘的身份,端庄体面地嫁人,红衣红被红箱子。

“没想到,那马猴回山洞,不见了姑娘,就找到村子来了。马猴不知道姑娘是哪家的女儿,所以就蹲在当初姑娘洗衣服的青石上吼:小猴妈,小猴娘,小猴在家要奶尝。那姑娘躲在家里不敢出门。马猴吼到天黑,不见姑娘,只好走了。不想这之后,马猴天天来,天天黄昏蹲在青石上吼。姑娘怕得天天不敢出门,那姑娘父母又气又臊。谁愿意让邻居知道自己的女儿让大马猴给糟蹋了呢。一家人就想点子治马猴。”

6

织网奶奶手中的活先完,她去收梭子和丝线卷儿去了。故事撂在乡村的清寒冬夜里,悬而未决,我和弟弟急得要命。我们满怀不平,希望给马猴一个严惩。这时织网姑娘接上口道:“两个阿宝别急,奶奶不讲,我来讲给你们听。”我和弟弟激动万分。

“这不,又到了黄昏了,那马猴又从山上下来了,走到水塘边的青石上,小猴妈,小猴娘,小猴在家……还没吼完,那马猴就从大青石上嗷嗷叫着跑走了。原来,姑娘父母请教了高人,用火烧大青石,大青石烧得滚烫滚烫的,马猴的脚一沾就烫煳了。从此,那马猴再也不来了。”

织网姑娘将故事收了尾。马猴再也不来了,而那个姑娘刮去了浑身的长毛,换了新衣服,我猜想后来也要像我们村里的姑娘一样吹吹打打地另外嫁人吧。可是,我的心终究是哀伤的,为一个少女的青春里无端横生的这些枝节。

7

我们家的渔网终于织完了,这一对母女收拾行李回巢湖边过年。年后,我和弟弟又背起小书包扑打扑打着屁股,照例去上学。我把从织网母女那里听来的故事再转述给我的小伙伴们听。早春空旷的田野上,油菜花还没开,紫云英匍匐着青绿的身子,长得还没高过田埂。我们一帮住在长宁河边的乡下孩子,都揣着一肚子的民间故事,在春风里呼啸着,在水边照影子长短,比谁砸的泥块溅起的水花大。我们在游戏中慢慢稀释、淌走了关于一个姑娘被马猴糟蹋的人间悲伤。

有一天,不记得是谁跟我说起的:“阿晴,那个给你家织渔网的姑娘到老八家织网去了。”

老八这个光棍,按说我们应该称呼他叔叔的。可是大人们背地里都称他老“因为生了小马猴了,那马猴便对姑娘看得不紧了,姑娘终于逃下山,回到家里。家里人都不认得她了,因为那姑娘在山洞里不吃盐又不晒太阳,身上的汗毛长得好长。

8

姑娘就哭诉,说自己是在水塘边的青石上洗衣服被马猴拖走的。后来,家里人终于认出,烧水给姑娘洗澡,还用刀子把她身上的长汗毛一块一块地刮掉……”

我听到这里,虽略感安慰,但到底还是难过的。这姑娘,再怎么洗怎么刮刀子,都不如以前好看了吧。

我妈在旁边接口道:“也不是黄花大姑娘了!都生过了!”织网姑娘抿嘴一笑,乡村冬夜40瓦的灯泡下,织网姑娘沐着毛茸茸的微黄灯光,端庄又骄傲,像戏里的公主。彼时,织网姑娘是未被破坏未被沾染的黄花姑娘,她干净完整得像她手中还没下过水还没网过鱼的渔网。灯影绰绰中,她身后是我母亲叠成豆腐干子似的被子,大红底子上是牡丹凤凰的图案——富贵喜气、成双成对曾是每一个乡下出嫁姑娘的美好愿望。母亲结婚十多年了,那个年代的被面禁得起洗,洗了十多年还喜气犹在。将来有一天,织网姑娘会像我母亲一样,以黄花姑娘的身份,端庄体面地嫁人,红衣红被红箱子

9

“没想到,那马猴回山洞,不见了姑娘,就找到村子来了。马猴不知道姑娘是哪家的女儿,所以就蹲在当初姑娘洗衣服的青石上吼:小猴妈,小猴娘,小猴在家要奶尝。那姑娘躲在家里不敢出门。马猴吼到天黑,不见姑娘,只好走了。不想这之后,马猴天天来,天天黄昏蹲在青石上吼。姑娘怕得天天不敢出门,那姑娘父母又气又臊。谁愿意让邻居知道自己的女儿让大马猴给糟蹋了呢。一家人就想点子治马猴。”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