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561】 读物本·【人生感悟】好好活着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依偎

作者:知己(男人海洋)
排行: 戏鲸榜NO.20+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2961
6
7
1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80、90后的父母,从吃过苦年代走来,恨不得双手送上世上最好的疼爱。一步步从农村寒门,将我们捧上更高的位置。当我们飞高飞远,才发现,父母更需要我们的守候。都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其实孩子才是父母抵御死神最坚实的信念。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着。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1-09-17 14:22:12
更新时间2021-09-17 18:11:1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人生感悟】好好活着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依偎

(北经贸大学研一张丽同学香消玉殒后感悟)

编 辑: 知己♥男人海洋

 

9月5日,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新生报到的第3天。
那是个下着小雨的初秋早晨。
22岁的女生张丽(化名),从宿舍所在的虹远楼出来。
这是她在这个学校的第5个年头。
张丽出生在山东烟台龙口县,是家中的独女。
她是个争气的姑娘。
2014年中考,她以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烟台一所有名的高中。
高考,又考入对外经贸大学。
在金融系读书的4年,张丽始终很努力,抱得各种相关专业证书,毕业这年成功取得了本校保研名额。
她总是梦想,等研究生毕业了,就留在北京工作,在这座包容的城市,拥抱无限的未来。
但一切关于将来的想象,在研一新生活刚刚开始的第3天,戛然而止。
01
那天早上8点45,一辆白色圆通快递货车开在了虹远楼外。
它自顾自倒车。
可雨天湿滑,加上货车的视野盲区太大,司机完全没在意到车后的状况。
刚从寝室出来的张丽,就这样被卷进车轮下面。
据宿舍楼内的同学称,她们清晰地听到张丽在大喊“救救我”。
她的身体,一半都被压在货车下。
9点08分,120救护车赶到。
可距离姑娘被碾压已经过去20多分钟,医生初步判定,生命垂危。
送进医院,一切都晚了。
一名参与抢救的医生回忆,那时的张丽,连血压都已测不出来。
CT结果,肝脏破裂,整个胸腹盆都严重损伤。
医生无能为力。
能做的,就是建立深静脉通路,插管,祈祷奇迹的发生。
可11点半,女孩还是停止了心跳。
一条刚刚绽放的美丽生命,就因为这样一个突然、荒唐的意外,被不容分说地折断。
仓促,又残酷。
但更痛的,是那个一夜被摧毁的家庭。
当张丽的母亲接到校方电话,跌跌撞撞赶去时;当正在银川出差的父亲得知噩耗,立即飞往北京时。
他们不知道,女儿已无力回天。
医生为了等家属来见最后一面,才没有关掉机器。
下午5点,张丽父亲赶到医院,看到的,是一副靠机器微弱支撑的躯体。
这世上最剜心的事,莫过于为人父母,要亲手同意撤下维持孩子生命的机器。
可他们眼睁睁看着,女儿的脸变得发青。
眼睁睁看着那个养育了22年的孩子,在自己面前一点点逝去。
他们痛着,哭着,哀求着,捱了3个小时。
终于在彻底的无望后,做出了今生最艰难的决定。

晚上8点,张丽因抢救无效死亡。
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在为她的优秀遗憾。
有人捡起她掉落在现场的书包,才发现,里面满装的是学习资料。
在那个还未正式开学的日子,在大部分人还在睡懒觉的早晨,刻苦的张丽,已经出门准备温书了。
事发地附近,同学们自发为张丽摆满鲜花
可再多的哀叹,都无法与父母的丧子之痛感同身受。
张丽的父亲,一个50多岁的男人,在采访时几近嚎啕。
那不是惋惜女儿曾取得了多大成绩,不是痛心她曾给自己带来多大骄傲。
只是因为,“那是我的宝贝女儿啊”。
 
 
 
 
这世上最悲伤的事不是死亡,而是要求一对父母,亲眼目睹自己唯一的孩子的死亡。
于旁人而言,阴霾或许只是短暂。
可于父母而言,这一生,悲痛却再无散去的可能。
02
2019年的平安夜,重庆沙坪坝。
繁华的商圈,无数人因圣诞气氛走上街头。
31岁的湖北男子李某,偏偏选择在人流量最大的时间和地方自杀。
可当他从公寓楼上跳下,碰巧砸中了两个正值花季的高三女孩。
三个人,都抢救无效死亡。
两个无辜被夺去生命的女孩,一个17岁,一个15岁。
都是艺考生,来重庆参加培训,还有半年就要参加高考,开启人生崭新的一页。
可她们对未来的憧憬,全折戟在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身上。
更残忍的,是这个新闻的另一面。
那个17岁的女孩,是家里的失独再生女。
十几年前,这个家庭曾有过一个孩子。养到十几岁,因故去世。
已不年轻的父母扛着外人异样的眼光,高龄再育,这才有了她。
可再一次,孩子又没了。
那一天,女孩的父亲几乎无法站起来。
 
看遗体,是被人背着才去的。
生不如死这个词,竟在这一刻,显得那么一笔带过。
2008年,汶川地震的一幕,我难以忘却。
山河震颤时,程林祥的儿子,正在映秀镇的中学读高一。
他顾不得危险,拼了命地跑向儿子的学校。
可赶到时,只看到儿子被掩埋的遗体。
程林祥什么也没说,他把儿子挖出来,用一块毯子,裹住儿子冰冷的身体。
之后,缓缓背起他唯一的孩子,徒步走回了25公里外的家。
就像很多年前,把年幼的儿子背在身上那样。

 

回家的路,很长,长到好像一生都走不完,走不出。
他止不住地想,儿子曾经就走在这样崎岖的山路上回家,多么辛苦。
亲手安葬儿子后,那些年,程林祥每天都在修路。
他要把那条儿子走过的回家的路,修得平平整整,尽是通途。
我们总是关注大新闻,惊心的,离奇的,热闹的。
可一个普通人内心的悲欢,太少有人在意。
世间有什么比人到中年失去仅有的孩子痛得更彻骨?
就像倾注一生的心血浇灌一朵花,从来不预想ta会在某天突然夭折。
丧子,是痛。
 
但往后余生,才全是煎熬。
03
2010年的北戴河,成了张玉融27岁独子人生的终点。
那之后的11年,她每天的生活只有两件事:为儿子扫墓,和“儿子”在QQ聊天。
她自己摸索着,学会了上网。
找来儿子的QQ密码,登上儿子的账号。
每天天还没亮,她就爬起来打开电脑,输入两个账号的密码,等待屏幕右下角自己和儿子的QQ头像同时亮起。
“儿子,妈来了。”她说。
“妈妈,我好想你。”她用儿子的QQ回话。
就这样,张玉融把自己关在家中,每天跟“儿子”共处20个小时。
曾有儿子的朋友,来他QQ空间留言:
“哥们儿我快结婚了,可惜你不能到现场,你多不够意思。”
看到这句话,张玉融不知第几次失声痛哭。
她用儿子的口气回复朋友:“放心,祝福准到。”
婚礼那天,她在门口把礼金塞到儿子朋友手里,哭着转身离开。
她怕,怕自己不吉利,坏了别人的喜事。
 
可她又开心,开心儿子没被人忘掉,还有人惦记。
男星乔任梁,去世已5年。
他的父母,从悲伤中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开始在视频号里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
苍老的脸上,终于有了努力生活的笑容。
可无数人却跑去向他们捅刀子,说乔妈妈长相吓人,说乔爸爸嘴巴歪。
“你还吃得下?你儿子都死了。”
一条评论揪心地说:
“乔任梁,他们趁你不在,欺负你的父母。”
是啊,欺负两个没了儿子的老人,多简单?
丧子的父母,哪怕是一点快乐,都成了一种背叛。
相信“时间会治愈一切”的人,一定是幸运的。
对于失去子女的父母来说,日子虽然还在,但生活却只剩孤守。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特定时代背景,我国15-30岁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
而截至2012年,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至少有1000万个。
这就意味着在中国,1000万对父母,在这片无人能施救的苦海中被吞没。
你永远无法想象,一个失独的老人,余生会在怎样的日子里度过。
那些现实问题,比痛楚来得更加锋利。
潘妙良,一位清华大学教授。
2007年,他70岁。
那年冬天,35岁的儿子潘小宏心脏发病突然去世。
那半块儿子生前最后吃剩的馒头,被潘教授一存就是5年。
更无奈的是,他突然老无所依了。
孩子去世后,潘教授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安置。
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
按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
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他们负这个责任了。
这是谁都无法避讳的话题:
我们的一生,其实是无法独自走完的。
幼年,我们需要父母牵引成长;晚年,我们需要子女养老送终。
从法律、从伦理,都是如此。
即便有养老院愿意收没有监护子女的老人,也需要老人交一笔很大的押金。
任何支出,押金代扣。
可无子女,失去部分甚至全部行动能力和反抗能力,自己有一大笔钱在养老院账户里可以被任意扣除,没有能力监管也找不到人帮自己监管。
这种老人,岂非约等于唐僧肉?
原来失独的父母,真正要面临的苦楚,是后半生那数不清的阵痛。
我们这代80、90后,也许是唯一一批独生子女。
我们的父母,从吃过苦的年代走来,恨不得双手送上这世上最好的疼爱。
一步步,或从农村,或从寒门,将我们捧上更高的位置。
可当我们飞高飞远了,回过头来才发现,父母有多需要我们的守候。
都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其实孩子,何尝不才是父母抵御死神最坚实的信念呢?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着。
听爸妈的话,工作再忙,记得好好吃饭;危险的地方,再刺激也不要去。
永远照顾好自己。
因为那两个老人,用半生心血,把你培养得出人头地,最终,也只是希望你平平安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一种归途,叫回家的路。

有一种心情,叫父母的期盼。

无论你长多大,

无论你走多远。

家,是你永远的归宿。

忘不了家乡的点点滴滴,

忘不了亲人离别那不舍的眼神。

无奈的分离,

只是为了能更好的相聚!

中秋也是团圆的日子,常回家看看,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