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345】
读物本·《大宋河山可骑驴》07写词的强盗喝酒的和尚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字数: 6786
5
2
9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这本书不是传统的词话,而是宋代文人生活的切片,是大宋风骨的另一种解读。那些骑着驴的词人,并不是风花雪月的雅士,而是理想主义的朝圣者,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怀揣一纸青词,走向命运的旷野……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5-23 20:32:03
更新时间2025-05-22 21:47:58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一首词的三种出头方式

1在宋朝,印刷出版业并不太发达。北宋还以笨重的雕版印刷为主流,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运用到实际中,是要到南宋末了。只有官府和资金特别雄厚的少数书商,才能够兴师动众地搞出版。普通的作者,除了特别有钱有名望的,想要出个专集什么的,很不容易。那么,一首词,从诞生到传播,到变成传世名作,一般只能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歌伎帮忙。秦楼楚馆,花下樽前,一首词就是一首歌,被这些专业人士传唱着,她们是最有鉴赏力的评委,也是最爱屋及乌的评委。南宋词人刘过,一生布衣,靠做门客过日子。其平生爱好,除了议论国事、呐喊收复中原的口号,就是往来风月场所。传说,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到相好的青楼女子那里去喝酒,把他也捎上了。喝着喝着,词人天性大发,刘过就赋小词一首,以赠女士。词为《长相思》:

2云一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女士一诵一唱,真是好词啊!再看看刘过,顿觉无比可爱,情难自禁,刘过也欣然接招,眉来眼去。“本夫”突然被冷落在一边,悲愤之下,拔刀就砍,现场过于混乱,没砍到刘过,却误伤女士。最后大家一起被捉将官里去。

此事见诸周密的《浩然斋雅谈》。但这阕《长相思》的作者,却莫衷一是,除了刘过,可选者还有后主李煜和南宋词人孙惔。从词风揣测,我觉得是李煜的可能性比较大,之所以非要放在这里,是因为本书作者实在太八卦了。这种争风吃醋的热闹场面,不拿来嚼嚼舌头实在过意不去——周密说不定也是这样想的。

3刘过长期流落江湖,自然有很郁闷的时候。在宁波时,他曾写了首《贺新郎》,赠给一位人老珠黄的歌伎,颇有惺惺相惜之意。

贺新郎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此词经老伎一唱,广为流传,“天下与禁中皆歌之”,刘过很是得意。潦倒的词人,就这样找到心理平衡了。

4二、手工传抄。同窗、好友、同乡……你一首,我一阕,彼此唱和,结个文学社,彼此较着劲,面子上还要你吹我捧一番。真正的绝妙好词,忽然就宛如天降,于是举座停箸,为之侧耳,击节。

当然,泱泱诗歌大国,按比例还是烂诗产量高。话说明代万历年间,苏州盘门外有兄弟两人,一自号兰溪,一自号兰洲。每日以恶诗相唱和,自视极高,以为天下诗人尽出自家矣。遂有人特为二位献诗一首:“盘门城外两诗伯,兰溪兰洲同一脉。胸中全无半卷书,纸上空污数行墨。浣花溪头杜少陵,浔阳江口李太白。二公阴灵犹未散,终日在天寻霹雳。有朝头上咶声能(吴语,犹云“响一声”也),打杀两个直娘贼。”

5三、自力更生,写到公众场所的墙上去。操作方法类似于今天做假证的。现在做假证的越来越强悍了,贴小广告被撕,粉笔字能擦掉,就用油漆刷墙上、涂马路中间。我每天下班路过的那条路上,有栋十几层的写字楼,大概第六层的外墙上,就永远摆着一行红色大字:办证,134××××××××。一千米外清晰可见,夕阳下熠熠生辉,有一种意料之外的诗意。

这就叫作“题壁”,一般集中在三种地方:寺院庙观、酒楼茶馆、邮亭驿站。因为这三个地方人来人往,人员最杂,人也处在最无聊或最有感触的时候。你写我也写,写满了只好有劳主人把墙壁粉刷一遍。

6还是个明朝的笑话:苏州有个楞伽山,山上有个楞伽寺,寺内墙壁上题满了诗,大抵都是歪诗。终于有一天,有人看不下去了,在墙上找了个空白地方,愤然写道:“多时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二长。不是诗人丈二长,缘何放屁在高墙。”

后面还有跟帖:“放屁在高墙,高墙应轰倒。及至那边看,那边抵住了。”

到了明朝,印刷业已经很发达,科举以八股文取士,诗词歌赋成了末技,用《儒林外史》里的话说,但凡看见“风花雪月”字样,走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后生们“便要坏了心术”。也有长年中不了举的,只好改行去做名士,写写诗,天可怜见,混骗点酒食。读书人的诗歌创作水准普遍下降,但题壁的风气依然盛行着。

会写词的强盗

7《全宋词》一千三百余位被收录词人里,有一个叫宋江的,他在浔阳江边的酒楼上,喝得醉醺醺,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词:

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这是一首无法无天的反词。命苦怨社会,受了冤屈,非要讨回来,所谓草莽,就是在法纪不到的地方,亲身来讨公道,于是一变而为法纪之敌。不过,历史上的宋江,和小说家言里的形象有很大区别。他勇猛狂悍,每战必身先士卒,一年多时间内,横行齐魏,攻城略地,转战千里;然后败于张叔夜之手,被困于海边,船只被烧,副手吴加亮被俘,遂集体投降,被朝廷收编,后参与攻打方腊。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