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Last Days of Socrates
柏拉图
一 英译者序
在说希腊语的世界里,公元前第五世纪是一个有着特别的活动和成就的时期。受到击败波斯大军侵略的鼓励,一波新的企业精神带动了所有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这一波精神的焦点落在雅典,在伯里克利(Pericles)的领导下,政治和商业上的蓬勃繁荣,导致社会生活顶端的艺术及文学绽开最完美的花朵;可是,每一个地方,人们的心灵都在不停地尝试并探索知识。到该世纪中叶的时候,科学和哲学——两者都只有不到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而且还没有分隔开来——有了相当可观的进步,特别是在物理学方面。由于还没有像显微镜那样精密的仪器,希腊的思想家只能依赖他们简单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然而他们已经很接近一个合理的原子论了。不过,人们并不能把大量的经验和搜集到的资料总合起来,因此他们的思索也就跟着各家学术流派走,以至于他们只对自己流派的学说充满信心,对别派的理论流露出强烈的藐视,彼此之间很少有共同点。虽然不同声音的彼此倾轧很够刺激,可是也极端地混乱,导致一般普通百姓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信谁或该信什么。
就在这个理性发酵期,一个称为辩士或智者(Sophist)的新阶级出现了。他们不是——至少本质上不是——哲学家或科学家,而是职业的到处流动的老师。他们中间有许多人确实很能干,同时能传授一些正面的有价值的东西;不过另有一些人却只是藉着每一个问题的两面性来鼓励怀疑主义,或者藉着宣扬一种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来破坏人们对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的信心。就整体而论,他们的观点是肤浅的,然而又很实际;实质上,他们在说"知识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能告诉你怎样争取你个人的最大利益"。所以他们的目标不在于导致智慧和善,而在于导致机敏和效益;同时他们为提供服务而收费——这种做法让哲学家们很吃惊,但是,由于人们很认真地看待他们付钱买来的东西,无论从心理学或商业的角度去看,这种做法都很好。总而言之,古老的宗教和道德理想便屈服于一种物质机会主义的信条了。社会上非常需要一个先知的声音。
苏格拉底于公元前四六九年诞生在雅典。他的父亲是一个雕塑家,而他的母亲曾经是一个助产妇。我们不知道他年轻的时候是否有一个专门职业,可是,当他在中年参军的时候能自己带着步兵必备的重装甲配备这一事实看来,他应该是有点积蓄的,虽然他后来变得很穷困。当他和克珊西帕(Xanthippe,可能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结婚的时候,他一定已经有五十岁。人们常说克珊西帕是一个泼妇,但是这种说法没有可靠的证据。
我们对苏格拉底这个人的了解,远超过对他一生事业的了解。从有关他的各种画像和描述看来,很明显他有一张严肃的、有点丑陋的脸,一个狮子鼻,一双压在粗眉底下的凸出的眼睛,以及一张大而丰满的嘴巴。他有胡须,同时(至少在他年老的时候是这样)秃头。他的壮实的体格焕发出巨大的力气和超人的耐力。他走路的时候高视阔步,而且总是赤着脚,同时常常会站着出神好几个小时。这些外在的怪状使他成为漫画家笔下的理想对象,也难怪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会在他的《云》剧里面丑化苏格拉底。另一方面,苏格拉底的心灵虽然不怎么富有创造性,却是不寻常地清晰,富有批判性,而且热切。它不能忍受任何托辞;由于他的意志跟他的信念一样坚强,他的行为和他的思考一样有逻辑性。在一个充满怀疑的时代里,他坚决地相信,道德上的善是一件重要的事;他同时把善和知识等同起来,因为对他这种具有直率性格的人来说,任何人能知道什么是善,可是又不去行善,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不过这么单纯的一种看法,却为他带来许多不该发生的耻笑,因为如果大家都有他那种诚实和自我节制能力,那种看法就不至于被认为有什么大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