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秦国500多年的创业史中,容易引起人们注目的都是男人之间征战和权谋的较量。但在他们背后,无数女子默默奉献,其中同样不乏伟大的政治家,同样不乏惊心动魄的故事,同样充满欲望和理智、人性和国家利益矛盾交织的悲歌。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原上考古发现一座被焚毁的陵墓,这是一座太后级别的大墓。人们联想到宣太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无冕女王。
秦国,从边陲小国一路走向问鼎天下,历时500多年的创业史中,容易引起人们注目都是男人之间征战和权谋的较量。然而,秦国在统一中国之前,曾经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是一位女性在危亡之际拯救了秦国。她虽然不是帝王,但死后却享受着帝王一样的尊荣地位。
公元前307年,秦国国内发生严重内乱。就在这时,东方六国开始合纵抗秦。声势最大的一次,是东方六国歃血为盟,数十万大军直逼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祸不单行,秦国西北部的宿敌义渠戎趁势东侵,形成对秦国的夹击之势。一时间,秦国陷入严重的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宣太后,就是这时出现在秦国的一位女性政治家。她审时度势,几乎以一己之力帮助秦国度过危急时刻。
/司马迁/
然而,在史书中,对宣太后的记载却只有寥寥数语。有人说她淫乱放荡,也有人说她冷血无情。历史的事实是,她作为一名楚国女子,把儿子推上秦王宝座。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实际统治勇武剽悍的秦国人长达四十一年。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人呢?
/西安·神禾原/
2004年,在秦岭北麓的最高黄土台塬——神禾原上,发现了一座大型陵园遗址。
/神禾原陵园遗址/
遗址内惊现一座带四个斜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墓道东西总长约135米,南北总宽约110米。墓室十米见方,内有三层棺椁。椁室四壁用枋木堆筑,似乎是“黄肠题凑”。
十二座长条形陪葬坑分布在墓道旁。陪葬坑中清理出安车一辆、挽马骨架六具,应属所谓“天子驾六”的规格。坑内出土有青铜管、错金银、银、角、骨质等高等级车马器数十件。据陪葬坑总长度30余米的规模推测,其内可能共陪葬有五六套车马。
发掘结果表明,大墓、陪葬坑均经早期盗扰,并被神秘地焚毁。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即便如此,仍出土各类珍贵文物近千件,包括青铜器、金银器、铁器、玉器、珍珠、玻璃料器以及麻织品、漆器等,其中以玉器、金银器数量居多。这些文物工艺精湛,纹饰华美,规格极高。
张天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陪葬坑出土有六匹马驾的马车,过去都是天子驾六,就相当于天子才能使用这样的车乘。另外就在墓里面和陪葬坑里的出了许多金器、玉期和银器,还有铜器,一些非常重要的、精美的文物。从这个陵园的规模和墓葬的四条墓道,以及六驾马车的陪葬坑,还有这大量的金器、玉器和铜器这些珍贵文物,显示了这个是一个王公级别的这么一个身份的人的墓葬。
/茧形壶/
陪葬墓内还清理出了大量茧形壶,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乘装酒水或者粮食。在一个茧形壶的壶口侧面,刻有“私官”两字。私官,秦汉时期是专为皇后、皇太后、太子服务的机构。墓葬内还出土大量的石罄残片。这件石罄上刻有“北宫乐府”四个字,“北宫”是皇后和太后居住的地方。
张天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这些文字对认定身份是很重要的,它可能显示还是和女性有关系,它表明它的墓主人可能就是在战国晚期一位王后或者太后一级的重要人物。
《史记·秦本纪》记载,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说的是,中国古代的“太后”这一称谓,始于宣太后,后世一直沿用。那么,神禾原的墓主人就是宣太后吗?《史记·秦本纪》同时也有记载,秦昭王三十九年,太后薨,葬芷阳骊山。
她的儿子秦昭襄王用最高的帝王之礼给她殉葬了一大批兵马俑。直到今天,史学界还有人在猜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真正主人,也许是宣太后。
/陈景元·建筑学家/
提出这个猜测的是学者陈景元。研究了五十年秦始皇陵的他,认为宣太后在秦国统治了四十一年之久,完全有条件、有资格修建豪奢大墓及其陪葬坑。在《史记·正义》及《陕西通志》等史料中,也都有秦宣太后陵就在人们现在所熟知秦俑坑附近的记载。
陈景元在秦俑坑里还发现了不少证据。宣太后是楚国人,秦俑的头顶梳有苗裔楚人特有的、偏于一侧的歪髻,歪髻是楚人的一种习俗。秦俑的服色五颜六色、非常鲜艳,也是楚人的习惯,与秦王朝的尚黑制度有显著差别。湖北一些楚墓出土的衣衾,也以赤色为主。
最直接的证据是,1975年,陈景元在一件陶俑的右臂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他不认识的文字。经过研究查证,认为这是一个“芈”字,而“芈”正是宣太后的姓氏。
虽然陈景元的观点至今没有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可,但它为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平添了许多传奇色彩,也使得神禾原大墓被发现时,人们首先联想到秦始皇的高祖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掌权治国的奇女子——宣太后。
两千三百多年前,一位风华绝代的年轻公主出嫁到异国他乡。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没人知道,等待她的是怎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