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 生死暗算
6、楚营中的王牌特工
1.
项伯,项羽的叔叔,张良的朋友,他是刘邦第一个统战过去的间谍,为了强化双方的合作,刘邦甚至与项伯挂上了儿女亲家。从此项伯就成为了潜伏在楚营中最深的间谍,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要搞死他的亲侄子。
现在我们知道刘邦对英布的打击为何会如此有效果,这是因为整个事件过程中,有项伯在参与——是项伯,向刘邦密报了英布与项羽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又是项伯,将楚国使节赴九江的消息转报到汉使随何处,从而让随何顺利完成了曝光英布的任务,让英布再也无路可退。最后又是这个项伯,他杀掉了英布的妻子儿女,目的只是让英布再也不可能与项羽达成和解,从此死心塌地地为刘邦卖命。
2.
说起来,自打项梁死后,项伯就是项羽最亲近的族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告诉项羽,他的叔叔想要搞死他,项羽准保连死的心都有。
事实上,项羽直到死,都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叔叔在暗害自己。
可这是为什么呢?
史书上没有记载过为什么,我们也不好瞎猜。但有一种可能是存在的,那就是项梁死后,或许项伯会认为自己应该成为项氏族人的家长,但年轻的项羽却气势汹汹地占据了家族族长的位置,这肯定会让项伯心里不痛快。
变生肘腋,后院起火,亲叔叔蹲在身边磨刀霍霍,这人伦惨变,又岂是项羽能够理解得了的?
总之,在项伯的帮助下,刘邦奇计迭出,硬生生地把英布这支生力军,从项羽阵营中分化了出来。英布派去的使者,在九江找回来几千人,都是英布的死党。刘邦看英布这边人数太少,感觉力量不足,就给英布增派了许多官员,让英布回去尽量去扯项羽的后腿。
3.
但是,地下战线的隐蔽斗争,短期内是很难见到明显效果的。在主战场上,也就是荥阳一带,项羽的主力军步步挺进,挑准了刘邦的运粮甬道,不断地进攻,一次又一次地掐断了刘邦的粮道,让刘邦很是头疼。
刘邦很清楚,以目前双方的力量配比,汉军并不具备与楚军决战的实力。不要说决战,实际上刘邦最大的麻烦,就是荥阳都面临着随时被攻破的可能,他必须要找到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
为此,刘邦召开了军事扩大会议,要求大家脑力激荡,快点想出好法子来。
这个法子,让说客郦食其想到了。
郦食其说:“大王,你可曾知道,为什么商汤立国,有五百年。周武王立国,有八百年。而秦始皇立国,却只不过十二年,就彻底崩盘了吗?”
“为什么呢?”刘邦问。
4.
“这是因为,”郦食其解释道,“商汤伐夏桀,却仍然把夏桀的哥哥封到杞地。周武王伐商纣,却仍然把纣王的哥哥封到了宋国。正是因为商周两国的开国之君善良厚道,分封了前任君主的后人,这才赢得了民心,所以商朝延续了五百年,而周朝则延续了八百年。但是秦始皇,他灭了六国,只剩下他一个皇帝,六国的后人他一个也不封,让六国后人连个立锥之地都找不到,结果失去民心,秦帝国才支撑了十二年,就稀里哗啦崩盘了。所以,大王你要想取得天下,那实在是太简单了,只要效法商汤和周武王的做法,不要学秦始皇,再立六国的后人为诸侯。老百姓定然感激你的恩德,所有人都会仰慕你的风范道义,都希望成为你的臣仆。德行布及天下,必然是南面称霸,可以确信,到时候就连楚国都只能乖乖前来朝贡大王。”
5.
“真的吗?”刘邦听得激动了。
郦食其:“相信我,没错的。”
刘邦:“好,赶紧下令,找工匠来刻制六国印玺。老郦你辛苦一下,准备出发,去寻找六国后人,大封天下。”
郦食其大喜,就去支领差旅费,准备出发去分封六国后人。他还没来得及走,张良从外边回来。当时刘邦正在吃饭,就急忙招呼张良:“子房,你快点过来,你刚才不在,我们开了个军事会议,有人提出个非常棒的建议,你来替我分析一下。”
刘邦不提郦食其的名字,单只是把郦食其的建议,详细地解说了一遍。说完问:“子房,你帮我分析一下,这个建议,到底靠谱不靠谱?”
张良笑道:“到底是谁替你出的这么好的主意呢?这主意真是太好了。”
刘邦:“真的吗?”
张良:“真的,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如果你按照这个主意来办,那你就真的死定了,谁也救不了你。”
7、人性的弱点
6.
听了张良的话,刘邦都吓傻了:“怎么会……怎么会这样?”
张良说:“大王,借你饭桌上的筷子,我来给你解释解释。”
说着话,张良拿起桌子上的筷子,问道:“昔者商汤伐夏桀,却将夏桀的后人分封在杞地,那是因为商汤随时可以取他们的小命。请问大王,你现在是不是也能轻易取项羽的小命?”
刘邦:“……项羽取我小命,这还差不多。”
张良放下一根筷子:“好,这是此计第一不可行。咱们接着往下说,昔年周武王伐商纣,而将商纣王的哥哥分封在宋国,那是因为周武王可以随时摘下商纣王家的脑壳。请问大王,你现在能随时摘下项羽的人头吗?”
刘邦:“……我现在只求别让项羽摘下我的人头。”
张良又放下一根筷子:“好,这是此计的第二不可行。再接着来,昔年周武王入殷,旌表殷代贤士商容的门楣,释放被商纣王关押起来的贤士箕子,在被商纣王杀害的贤士比干之墓前,焙土致敬。请问大王,你现在能做到这些吗?”
刘邦:“……这……好像有点够呛。”
7.
张良再放下一根筷子:“好,这是此计的第三不可行。咱们继续,昔年周武王入殷,发放钜桥储存的粮食,散尽鹿台库存的金银,以济贫穷,以恤孤寡。请问大王,现在你能做到这些吗?”
刘邦:“……这……好像不太贴边。”
张良又放下一根筷子:“好,这是此计的第四不可行。再继续,昔年周武王取代殷商,把战车改为民用车,把武器倒置着,再覆盖上虎皮,以表示天下大治,从此偃武行文,不复再行兵事。请问大王,你现在是这么个情形吗?”
刘邦:“……这……确实不靠谱。”
张良又放下一根筷子:“好,这是此计的第五不可行。后面还有,昔年周武王平定天下,将战马放归华山南麓,表示从此再无战事,战马不再需要驰骋沙场。请问大王,这件事你现在能做到吗?”
刘邦:“……这……好像是上一个问题的重复耶?”
8.
张良再放下一根筷子:“好,这是此计的第六不可行。现在我们将重复进行到底,昔年周武王平定天下,将战牛放归于桃林之北,表示天下从此太平,再也不需要运输粮草。请问大王,这件事你能做吗?”
刘邦:“……这也算一条?”
张良又放下一根筷子:“如果不算,我手里这么多筷子往哪放?所以这是此计的第七不可行。先别急,咱们还有下一条。大王,现在你身边的谋士们,他们远离亲人故土,丢弃祖宗坟墓,跟随你征战天下,图的是什么?是他们太缺心眼,跑你这儿无私奉献来了吗?不,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渴望日后能够获得一块封地。可如果你现在恢复六国,大封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人,那么你身边的谋士们,就只能返回故乡,去侍奉你扶立的这些君主。这对他们来说是最明智的,因为他们的家人在故乡,祖宗坟墓在故乡。到时候大王你剩下孤家寡人一个,还扯什么夺取天下?”
9.
刘邦:“……说了这么多,好像就这条贴边。”
张良放下手中最后的一根筷子:“诚如大王所见,这是此计的第八不可行。还有一条,现在楚国的疆域最大,实力最强。一旦你恢复了六国,他们必然要依附最强大的楚国,而不是依附你。你这等于是凭空替楚国增强了力量,替自己找来许多要命的对头。所以我才会说,如果你采用了这条计策,那就意味着大势去矣,彻底完蛋了……最后这一点,归入第八不可行内。”
刘邦:“我觉得你最后说的,应该单列一条。”
张良:“可问题是,我手中只有八根筷子。”
刘邦:“你……他妈的郦食其这个死读书的腐儒,差点坏了你爷爷的大事。赶紧,快点把刻制好的六国印通通毁掉,千万不要流到外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