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邀请大家共读,纳兰性德的精彩人生 ~·~
本文只做练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纳兰和沈宛,就是为了彼此的爱情,敢于和尘世抗争到底,视死如归。他们在德胜门的小别院里,过着清淡却幸福的日子。因为没有住进纳兰府,沈宛也不曾获得真正的妾室名分,康熙知晓此事后,虽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也没有怪罪纳兰。事实上,康熙的沉默就是给纳兰最大的支持,使得朝廷上下没有出现太多的非议。而纳兰明珠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儿子的事假装不去过问。他们以温情征服了冷酷,用柔软瓦解了坚定。他们记得,在某一个午夜的梦里,有一株枯萎的海棠在流年的枝头绽放。
不需要嫁衣,沈宛扯一匹云裳,她就是纳兰最美丽的新娘。清简的别院,不及明珠府富丽堂皇,没有百官进贺,没有父母做主,但纳兰却收到一群知己热忱的祝福。这些江南名士性情风雅,个个都是纳兰的至交,受过纳兰无私的帮助。对沈宛这位江南名伎来说,他们亦是这京城里至亲的人。所以,他们不寂寞,比起那些华丽的宴席、喧闹的排场,这份清宁与温馨让他们心存感恩。
2.鸳鸯枕,新被上大朵的牡丹,都是沈宛亲手缝绣的。屋内,摆放着她的琴;桌案上,放着他们的词集,以及文房四宝。烛台上的龙凤红烛,闪耀着熠熠的灯花。透过半掩的窗扉,有清朗的圆月,几树垂柳在风中轻舞,像是如梦的江南。纳兰紧紧地将沈宛拥在怀中,他甚至不敢用力呼吸,害怕他的呼吸会将怀里的佳人融化。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三个女子,他深刻地明白,沈宛是他灵魂深处的至爱。这样的爱,令他再也禁不起些许失去,所以他不能容忍自己有丝毫过错。他对着红烛、对着明月许诺,他将用生命来呵护这个女子。
纳兰告诉沈宛他和表妹青梅、爱妻意梅的情缘旧事,用他最平静的心情,讲述疼痛的过往。也许只有这样,他才可以让自己的心不那么愧疚。真的不是因为他辜负,而是岁月无情,将她们匆匆地从纳兰身边夺走。一个生离,一个死别,命运早在多年前就编排好一切,为了纳兰和沈宛的爱情,那两个女子终究只是他生命里的过客。
3.而沈宛也 没有把握,自己是不是纳兰的最后一个女人。不过她不在乎,哪怕只为纳兰今夜绽放,到明天,就丢失自己的城,被放逐在无人的旷野。这样的结局,她也会快乐,只要让她将自己最美丽的华年留给他,她愿意一夜白头。我们对命运总是会怀有很多的埋怨,总喜欢将所有的不如意都归结于命运。似乎推卸掉责任,我们就是那个无辜的人,那个安分守己的人。事实上,命运的安排有苦有乐,有酸有甜,在不能抗拒的时候,我们只能平静地接受。这么多年,纳兰默默地接受了荣辱悲喜,不是无怨无悔,而是任何的抵抗都是无谓的。佛教他放下,教他淡然,他没能做到。
4.如今,他拥有了沈宛,竟然可以这样满足,一个沈宛,补偿了他这么多年的愁苦,又何必再去与时光计较得失。恍然之间,他明白了,沈宛才是他的菩提,才是他的佛。不知是谁说过,上苍夺走了你什么,就必定会 归还你什么。当年,青梅表妹走了,意梅来了;意梅走了,却留给纳兰一个孩子。如今,纳兰又用几年的孤独换来沈宛的真心。他们在一起用灵魂对话,用生命相爱。并且,沈宛给纳兰也带来了一个莫大的惊喜,她腹中怀有了他们共同孕育的孩子。这个小生命,将延续他们的爱情,延续他们的才华。这个惊喜对于纳兰来说也是一种担忧,因为之前意梅难产而死,在他的心中造成了极大的阴影,他害怕心爱的女子会遇到这种悲剧的轮回。他将这一切罪恶归都结在自己身上,因为是他让意梅怀的孕,这些年他背负着意梅死去的情伤,常常在梦里痛得不能呼吸。
5.可是无论如何,他都应该以一颗祝福的心,期待小生命的降临。为此,他跪在佛前,求佛庇佑,不要再夺去他命里的唯一。脆弱如他,已经不能再经受任何的失去,抵挡任何的伤害。可是佛却是无语,其实佛在暗自垂泪,因为佛知道,一切都已有定数。他可以护佑苍生疾苦,却不能更改天数;他是法力无边的佛,却也有爱莫能助的时候。佛知道,这一年纳兰三十一岁。三十一岁,在一切都不曾到来的时候,三十一岁的纳兰正值盛年,风华无限。待经历过之后,才知道命运里藏着一段生死的玄机。三十一岁确实是纳兰生命中不同寻常的一年,至少这一年的春天萌生了太多的惊喜。以往不曾开的花,都次第绽放;以往枯死的草,也重新长出了新绿;以往落寞无助的人,也找到了生机。就像纳兰,他拥有了至爱的沈宛,尽管不能让沈宛住进明府花园,不能给她完整的名分。他还有了和沈宛共同的孩子,尽管还没有出生,他愿意等待着幸福。而且他在朝廷的工作,似乎也有了好转。
6.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八日,这一天正是康熙的生日,时称万寿节。康熙皇帝特意御笔亲书了一首贾执的《早朝》,送给纳兰容若。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茫茫。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xǐ )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一首《早朝》,引起了朝中诸多的舆论,皇上既以“早朝”诗赐之,则意味着文武双全的纳兰要离开侍卫的行列,转做朝臣了。就意味着皇帝要给纳兰付以政事,委以重任。如果在从前,纳兰知道这样的消息,或许心头会掠过一丝欢喜,之后依旧会滋生落寞。可现在,纳兰身边有了沈宛,是沈宛让纳兰寂灭的人生重燃了希望。纳兰想到这么多年终于有机会摆脱这么“家仆”的职位,心中的欢喜自是不必言说。
7.纳兰对仕途亦有着寻常人的向往,只是名利对于他不是最重要的,与情爱和自由相比,他会毫不犹豫地丢弃名利,选择情爱和自由。然而,拨开云雾就真的能见到月明吗?就如同看到阳光就真的会有快乐吗?佛说,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修炼,才可以终成正果。纳兰经受了这么多年的煎熬,那么真的修炼成正果了吗?每一个明天都是未知的,纵是顺水行舟,也还是要投石问路。这些日子,纳兰喜欢捧读经书,他似乎明白,处大繁华的人,应该心怀大寂寞。也许是因为太多的惊喜让命运一波三折的纳兰有些不适应,他内心深处有一种慌乱的预感,总觉得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可这个春天姹紫嫣红、莺歌燕舞,每一朵花都在微笑,每一只鸟儿都在筑梦,每一个人都沐浴在春光的幸福里。而春光是一条河,你在岸的这边,流连于风姿万种的烟花三月,看着忙碌的燕子衔泥筑梦,或者看一片清淡的云悠闲飘逸,或者是喝一杯山茶花的清露,在阳光下打个盹,可是也许你就会错过彼岸的船。站在春天的渡口,手中紧握着一张过期的船票,你又该登上哪一艘收留你的客船?
8.纳兰就是让自己沉浸在这绚烂的春光里,和沈宛过着诗意散淡的日子,用他温润的笔填满无数个写意的空间。渌水亭、花间草堂、德胜门别院,都是纳兰世俗的天堂。他以为时光早已将他打磨得薄脆,其实青春依旧醒着。过往的忧伤似乎在春天隐去,或者被阳光蒸发,总之,他呼吸的时候已经闻不到忧伤的味道。这就是春天,给爱做梦的人以幻境,给听到风的人以清凉,给喜欢雨的人以潮湿。这应该是纳兰感到最幸福的一个春天。三月,沈宛为他带来了整个江南,从此,纳兰就可以在京师做梦,江南就在身边,它触手可及了。这是一个词人灵魂深处最真的向往,曾经错过的春天,错过的芬芳,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他是真的相信了地老天荒,他必须相信,因为沈宛为他抛弃了一切。这段爱情,是他们一砖一瓦筑起来的,他们要过到地老天荒。纳兰是沈宛的《选梦词》,沈宛是纳兰的《饮水词》,他们在词中相依为命。
9.四月,康熙的恩宠虽是一张还没有兑现的官票,却给了纳兰无限期许。也许只有经过煎熬的人才会明白,近十年的等待会是多么的苦痛。纳兰以文武全才的身份中榜,他有着相国长子的尊荣,有着温润如玉的容貌,还有着不可一世的才华,而康熙却给了他漫长的九年侍卫生涯,他也许比任何人都明白纳兰的才情,可是他却刻意地疏离。纳兰的心中也有一些埋(mán)怨,但是他却为康熙鞍前马后,唯恐有任何疏忽。如此尽心,换来的不过是一些小恩小惠,纳兰想要的荣光离得太远。难道真的是康熙负了他吗?究其纳兰的性情、胆识、才干、谋略等等,或许他真的不是那么适合,不适合站立在朝堂之上,周旋于百官之中。纳兰一生的使命,或许已经注定是与朝政无关的。五月,牡丹落尽了最后的花朵。虽然花开花落寻常,可是芳菲尽时,意味着春将淡去。任你有多少华美的生命,完成了使命,终究劫数难逃。花之将死,还有预兆,或是风雨摧折,或是岁序将至。人之将死,却有太多不可预知的意外。人的生命有如草绳,坚韧时百折不挠,脆弱时不堪一击;又如灯火,明亮时可点燃整个夜空,孤寂时说灭就灭了。
10.这个春天的确算是纳兰平生最快乐的日子,他和顾贞观、梁佩兰、姜宸英等几位知心朋友,欢聚花间草堂,饮酒赋诗,相谈甚欢。这么多年的交情,纳兰的心事,唯有他们知晓。如今纳兰的生活终于有了好转,他有了沈宛,有了期待。前尘过往,都落在一盏酒中,被一饮而尽了。纳兰在诸多朋友当中属年纪最小的,可他却是当中觉悟最早的。佛说,一个人的才学,一个人的慧根,在于他的悟性。有些人,走过漫长的岁月,看过人生百态,却还是悟不出一个简单的道理。有些人,只在红尘中浅淡地走一回,却可以在一粒微尘中悟出宿命的玄机。这一晚,纳兰喝的是他生平最爱的青梅酒。青梅,不仅是因为他和表妹那段青梅竹马的旧事,还因为那段青梅煮酒的佳话,青梅酒,是有着美好的寄寓的。前尘过往,都在一杯酒中咽下,让这些平日里儒雅的文人,也有种快意恩仇的旷达。无论这世间多么的污浊,华清的月光下总还有一个不受浸染的灵魂,一颗纯净美好的心。纳兰用平静的心,写了一首《永夜合欢》。
11.
《永夜合欢》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花荣。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
对此能销忿,旋移迎小楹。
这天晚上,纳兰亲手种植的合欢树死了,那株枯死的海棠却开得甚欢。都说草木的一生,是春萌秋萎;人的一生,是生老病死。原来,一夜之间也可以风云变幻,乾坤颠倒。生命是一个华丽的泡影,一个浪花就可以把它湮没。物极必反,情深不寿,看似没有任何征兆,事实上却波涛暗涌。因为纳兰病了,病得没有原因。以往犯寒疾,都是因为心情压抑,遭受打击,可是这些日子,每一天,每一刻,都流淌着幸福啊。唯一的理由就是纳兰生命的秋季提早到来了。他流连于明媚的春光,耽搁了渡河的客船,被时光遗落在昨天。人生原本就是变幻无常,倘若祸福可以预测,那人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
12.尽管纳兰病着的时候,有沈宛昼夜不离地照顾、相陪,沈宛不惜解开衣襟,将她所有的温暖都传递给纳兰,可是寒疾,那侵入骨髓的冷,撕心扯肺的痛,纷至沓来。纳兰就像是一只蚕蛹,他要回到他的茧里,一切挣扎都是徒然,他人生的空间有限。对于一个病弱的人,又何苦要求他支撑着坚强质对你微笑。就算你担心他在茧里会被闷死,难道你用剪刀剪开他的蛹那就是仁慈吗?情感是人间最美的炼狱,不是所有的两情相悦都能够与子偕老。所有的福报和业报,都是几世的积累,该索取的索取,该归还的归还。纳兰在自己的茧里被丝越缠越牢,等到打了死结的时候,或许他这一生就再也走不出来了。纳兰用三十年的诗情,换来清晰的寂寥。病里看到隔世的红颜走进镜中,容颜挂泪,不知是在对他召唤还是告别。他不知道命运在给他传递什么消息,试图找一枝早荷来盘问,却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了。
13.纳兰微笑着安慰沈宛,告诉她,这寒疾的病,他已经司空见惯,有那么些时日,熬过去就好了。如果说以往的纳兰是一个颓废的人,如今的纳兰则责任在身,他想着,还没有好好地安置沈宛,还没有见到孩子出生,他不能死。纳兰不是一个愿意相争的人,亦不愿意相求。若有命,他会珍重以后的岁月,和心之所系的人朝夕相伴,每日共同写就一首小词。若不幸,他亦坦然离开,和逝去的红颜遇合,还清他今生所欠的债。这几个恍惚的日子里,纳兰总是做梦,一生爱过的人,一生发生的事,都仿佛都来到眼前。他伸手想要抓住什么,可是又如风一样地飘走。在纳兰病重期间,最忧心如焚的是父母,是沈宛,是他的好友们。就连康熙也多次派遣中医侍官,每日都有数批御医来看,这么多的温暖,不知道能不能将他冰冷的身子给焐热呢?
14.每一天,纳兰都珍惜晨起时看到的第一缕阳光。他原来一直喜欢月亮,如今才发觉阳光是这么好,那一束束光线,朝不同的方向折射,千缠百绕。还有弥漫在阳光中的粉尘,缓缓地抖落在窗台、桌案、琴弦上和花瓶里,此时的的觉悟,对纳兰来说有些太迟了。就像康熙赐予纳兰的浩荡皇恩,来得那么迟,当一个人富有到捧着大把大把的光阴可以任意挥霍的时候,会觉得用任何一种方式生存都是折磨。然而,当一个人贫瘠到连一粒一粒粉尘都想珍惜之时,会觉得世间万物的一起一灭都是诱惑。都说佛祖是慈悲的,他总是以微笑的姿态看着世人。在无法拯救世人的时候,佛祖也会冷眼相待的,看着悲也漠漠、喜也漠漠的红尘。生命的历程有阳光,也会有阴雨。阳光下,天高云淡,干净的湛蓝让人忘记所有的悲伤。正是因为信任了阳光的明朗,而忽略了烟雨的惆怅,不知道烟雨下所有的温暖和美丽都会被打湿。有人固执地将云彩织成锦衣,以为披着它就可以无惧江湖的风雨,而又有人平静地拾落英酿成美酒,只为让年华来一场彻底的宿醉。
15.人生就像是一部戏剧,那些欢闹的喜剧,总是容易让人看过就忘记,只有悲剧可以流传千古,在世人的心中永不谢幕。我们都是沿着生命一路拾荒的人,在充满迷幻的尘世寻找自己需要的风情。走到无路可走之时,就安静地停留在杳无人迹的山岗上,从此远离乱世风烟。其实这样的结局也算不上悲剧,每个人都要面对生命荒芜的那一天,只是有些人的路长一些,有些人的路短一些。但是终有尽头,没有谁可以背着行囊永远在世间流离。人生所有精彩的过程都是浮云掠影,你记住也好,忘记也罢,在停止的那一刻,得失都不重要。纳兰的病愈发重了,这一次,和以往不同。不同在何处,或许只有他自己明白,纳兰的内心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种感觉越来越清晰。一连几天的阳光,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纳兰的生命走到了雨季,到了葬花的季节。以往他觉得人间无味,如今躺在病榻上,却眷恋人间的一切烟火,然而此刻这种眷恋似乎太迟。
16.算不上亡羊补牢,只是一个寒冷的人需要点火生暖;只是一个病弱的人想要找回从前的健康;只是一个心中藏满了情爱的人,需要延续时间来完成今生的夙愿。生命的长短早已注定,没有谁可以轻易延长或删减半分。他要离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挽回的,就像匆匆的时光,谁可以将它拦截,叫它为某个人戛然止步?也许一个绝世独立的人,注定要提前离开这纷乱的浊世,只有这样,才可以完成一段落英缤纷的凄美历程。
纳兰这一病,仅仅七天,七天之后,他就离开了人世。纳兰离世的那一天,是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一个寻常的日子,却因为一个叫纳兰容若的人的死去,从此就再也不寻常起来。他是那么的决绝,不留丝毫商量的余地。就像一枚叶子,决然地坠落,尽管它也留恋枝头,可是它必须要赶赴死亡。纳兰是那个行至悬崖峭壁的人,回头无路,他唯一的路就是纵身一跃,梦断尘埃。纳兰死在了他爱的人怀里,死在了沈宛的怀里,沈宛是他的江南,是他此生最唯美的梦。沈宛想要将所有的温暖都传递给他,可是他无从接受;沈宛想要将此生全部都托付给他,可他要不起啊。
17.是他亲手拨断了自己生命的琴弦,他渴望人生的书可以翻回到前页,可是过往早已被岁月撕毁。纳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想要看一只蚂蚁在秋深的午后觅食,想要看一头水牛在田埂上闲庭信步,也许想要看北京城外一户普通的农家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多么简单的愿望,却无法得到满足,有时候,一个至雅之人却有着至俗的心愿。纳兰一生的心愿,就是不做人间富贵花,要离开一切繁华,回归自然,平凡而诗意地栖居。可是他没能做到,这些年,他一直在爱恨中交织,在喧嚣与冷寂中纠缠,在得到与失去中取舍,在驻足与离去中徘徊。他其实就是天上一颗洁净的星子,被遗落在人间,所以,任凭他如何去努力、去逢迎,都无法与红尘叠合在一起。死去的人带不走光阴,带不走这世间的一尘一土。纳兰心有不舍,他无力地看着沈宛,连一句对不住的话也说不出口,只能流下伤情的泪。这尘世的荣辱,他都可以割舍,让一切归尘,唯有沈宛对他的情,是他永远都还不了的债。谁说纳兰临死的时候不曾留下任何话语,他有留话。他对活着的人说,他只要一个简单的葬礼,给他一个简单的丘冢。以后谁也不要在他的坟前打理,他只希望人间绿茵茵的草木可以覆盖他这苍茫的一生。
18.是的,一生苍茫,在风烟里行走,最后消失在茫茫的风烟里,不留下一丝痕迹。纳兰归还了情感,交付了词卷,收起了佩剑,接受一抔黄土静静的拥抱。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不知道疼痛了。而那些活着的人,却要永远的沉浸在悲伤之中,日日夜夜被这疼痛折磨着。闻听纳兰去世的噩耗,“哭之者皆出涕”。这些人之所以会哭得如此动容,是因为纳兰情深义重。“为哀挽之词者数十百人,有生平未识面者”,名满京师的纳兰,才华横溢的纳兰,他的英年早逝,带给世人无限的哀伤与不尽的惋惜。这样热情的追悼,让死亡也有了一丝暖意。康熙皇帝听到纳兰的死讯,也是悲痛万分,他派出了皇家代表前去祭奠。一个跟随了他九年的贴身侍卫,一个也曾视作知己的人,他恩宠过的臣子。也许许多人不明白,康熙为何不去纳兰相府,点上一炷心香,为纳兰的亡灵送行呢?难道真的因为他是九五之尊,有着至高无上的荣光,不肯俯视一粒尘土吗?还是他也怕面对这样的失去,怕看到自己仓皇的寂寞?他失去了什么?失去了一个为他试马突围的人,一个为他卷袖煮茗的人,一个为他填词作赋的人;失去了一枚用惯了的棋子,以及一直佩戴在身上的一块美玉。他曾经不给纳兰名利,如今就算他想用名利的绳索将纳兰捆绑,都已经晚了,也做不到了。
19.纳兰离去,最痛心的莫过于沈宛,她怀着纳兰的骨肉,却依旧无所依靠。她为纳兰舍弃了江南,奔赴京师,只换来一段简短的日子。上苍有时候比人还要吝啬呀,斤斤计较着每一寸光阴,不许任何一个人付出比收获多。既做出了抉择,就当无怨无悔,沈宛将自己的一切作为赌注,所以,当众人以为她会不堪一击时,她却比任何人都要坚强。那种誓死不悔的平静与无畏,带给人一种潮湿的感动。爱到极致,真的是无畏,是无牵。死亡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个过程,它是一把锋利的刀,可以斩断生命,却斩不断深重的情义。然而,还有一个女子,在纳兰死后的半个月里,也随他而去了,他不是自杀也没有生病,更没有受人加害,一直到现在没有人能查的出她的死因,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为什么而死,这个女子就是纳兰的表妹青梅,也就是深居在紫禁城的静妃。
20.此生,她认定自己和纳兰是两棵生长在一起的树,一起沐浴阳光,一起承接雨露,一起与天地和合,他们的根茎早已牢牢地交缠,不能分开。所以,当一株树死去的时候,另一株必定会枯死。这是一种生命的法则,她无法挣脱,也不想挣脱。她要寻觅那个孤魂,不忍他独自在荒寒的旷野里冷落。生命对某些人来说,原本是一件忧伤的事,是一场无可奈何的错误。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误落了尘网,或者是一苇渡江的小舟泊错了港湾,一株洁净的花木开错了季节。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你会觉得多年跋涉,原来只是为了赶赴一场灿烂而又落寂的结局。当我们看到眼前的桑田就是曾经的沧海,看到如今的世事就是过往的云烟,看到今朝的诀别就是昨天的相聚,其实,不过是将人间的一切幻境双手归还。这样想着,是否就可以从容那么一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