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07】
读物本·人类历史朔源 · 四大元典 之《吠陀经》
作者:📿早.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4693
9
6
11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读物本,了解人类文明创作历史,,四大元典 之 《吠陀经》。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10-19 11:01:41
更新时间2023-10-19 12:48:06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四大元典 之《吠陀经》

 

 

 


1.

元者,首也,就是头,【元典】即是所有经典中的第一位。《吠陀经》又称“天启经”(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体形式,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吠陀”又译为“韦达”,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经》是印度最古老的的作品,由《梨俱吠陀》、《裟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四部梵文经书组成,随后又诞生了相关的解释性文集,例如《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

 

2.

第一部《梨俱吠陀》汉译名称为《歌咏明伦》,是上古印度人对自然神明的赞歌和祷告文,文学成就最高,是印度文学最初的源头,该经被婆罗门教视为圣典,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在古代印度文学发展中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后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梨俱吠陀》中诗的内容比较复杂,有上古的神话传说,也有自然界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祭祀和巫术。这些诗歌反映了印度原始社会时期和阶级分化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生活和习俗。《梨俱吠陀》靠口传,余下三部吠陀经皆是梨俱吠陀的派生作品,相继成书于后。

 

4.

第二部《裟摩吠陀》汉译名称为《赞颂明论》,是集第一部《梨俱吠陀》的颂而成,特别强调音乐。“娑摩”的意思是曲调,也指祭祀用的歌曲,其中的诗歌内容居于附属地位,起着类似乐谱中的音符作用,该经在文学上和思想上的价值不高,但却是研究古代印度音乐的重要资料。

 

5.

第三部《夜柔吠陀》汉译名称为《祭祀明论》,分为黑白上下两卷,是婆罗门的祷告文,“夜柔”的意思就是祭祀,记录古印度对自然力量的仪式,内容着重于礼拜及牲礼等宗教仪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的作用日益减少,专为祭祀用的《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也就成了过时的东西。

 

6.

第四部《阿达婆吠陀》汉译名称为《禳灾明论》,是古代著名的家族密文手册,是由《梨俱吠陀》里的咒语部分发展而来,特点是进行不常规仪式而使用梵符和梵语,种类繁多包括消灾、降灾、诅咒、星云、身体、流逝、毒梵等内容,详细记述各种方法和执行规定,传说掌握其中任何一种就可施展巨大的力量,多是神秘巫术,吉凶咒语,其间包含科学思想,古印度医学即起源于此,至今仍有大量的方法流传世间。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