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077】 读物本·吴宇森的暴力美学

作者:老韩来了
排行: 戏鲸榜NO.20+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5873
10
7
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1男0女
作品简介

摘自《老梁看电影》之翘楚,本文仅供研读练习之用。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3-28 22:13:14
更新时间2024-03-29 10:11:2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剧本角色

1

男,0岁

1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

1

       吴宇森作为第三位杀进好莱坞的华人,是如何依靠着他的暴力美学去征服好莱坞的呢?他的暴力美学中,又有什么独特的因素?当吴宇森面对东方和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问题,他又该如何坚持自己的电影之路,在好莱坞书写属于自己的电影传奇?

2

       中国影片,以及华人进军好莱坞,最开始就依靠四个字:中国功夫。也可以说,中国电影和中国演员是依靠武打、武侠才得以进入好莱坞的。众人皆知,第一个杀进好莱坞的华人是李小龙,第二个是成龙,这两人都是靠自己本身的武打功夫才杀进了好莱坞。而第三位杀进好莱坞的华人,他不靠武打,也不会功夫,甚至都不是个演员,这个人名叫吴宇森,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导演,他是依靠自己的暴力美学征服了好莱坞。

3

       在吴宇森导演的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枪战镜头,有着很激烈的打斗场面,所以也被好莱坞的人称作暴力美学。在吴宇森导演的影片里的一些经典镜头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是镜头前的暴力美学。

       在吴宇森导演的影片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元素。

4

       第一个元素是在他导演的每一部影片中都有激烈的枪战,而且枪战的拍摄过程可以称得上是美轮美奂。让你感觉在这种激烈和血腥之外,确实存在一种美感在里边。其中有用单枪的,有用双枪的,有各种各样发射姿势的,这种激烈的枪战就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的一个基础。

5

      第二个元素是其中具有中国哲学的特点。枪战讲究快,快到了极点往往就会变成了慢。所以,在吴宇森导演的枪战影片中存在大量的慢动作。

      第三个元素是在他导演的影片中有大量的象征和平的场面。这一点很有意思,暴力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使用暴力,其目的是消除更多的罪恶,所以暴力的根本目的是和平。不论吴宇森的影片有多么暴力,其中都会有大量的和平鸽出现的场面。

6

       第四个元素是电影中的商业化元素。往往吴宇森导演的影片中的男主角都很帅气,是标准的帅哥,戴着墨镜、穿着风衣,一如当年的周润发。

       这是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电影中几个不可缺少的元素。吴宇森在香港拍影片之时,比如《英雄本色》《纵横四海》这些影片中都有融入这些元素。在影片拍完之后,他原封不动地将这些东西挪进了好莱坞,只不过是有一个消化的过程。那么,吴宇森是如何让好莱坞消化掉他的这些东西的呢?

7

       我们今天看到的吴宇森在好莱坞最成功的电影是《谍中谍2》,其在上映的那一年,获得了全球的票房冠军。虽然吴宇森是这部影片的导演,但是当初很多事情还是由制片人说了算。这部《谍中谍2》的制片人也是该影片的主演——汤姆·克鲁斯。而吴宇森之所以能够担任这部影片的导演,是由于汤姆·克鲁斯的极力推荐,他认为吴宇森拍动作片特别帅,他相信能够将他拍得很好看。

8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就是汤姆·克鲁斯要攀岩到悬崖峭壁上去。在拍摄时,这个过程汤姆·克鲁斯并没有使用替身。因为吴宇森说如果使用替身,会让很多近距离镜头无法拍摄,结果汤姆·克鲁斯就亲自上阵,身上系了个安全绳索,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防护措施,后期制作时再将安全绳索抹下去。

9

      为了保证效果逼真,在汤姆·克鲁斯向上攀爬时,在空中的直升机上的摄影师往下拍,然后才能拍出这样的过程。事实上,拍摄这样的镜头对汤姆·克鲁斯来说很冒险,但是他肯于冒险的原因就在于他对吴宇森具有一种高度的信任。像汤姆·克鲁斯这样的好莱坞一流的影星、一流的制片人,都对吴宇森如此信任,可见吴宇森在好莱坞的地位是相当高的,而且也得到了好莱坞一线人员的认可。

10

       但是,在吴宇森刚杀进好莱坞的时候并不是这种情况。没有任何一个天才、大导演因为自己腕大,刚到好莱坞就能获得一线的追捧。在好莱坞这样独特的电影市场里,需要一个打拼的过程,这种过程中需要一种由低到高的适应能力。不论你在其他电影领域获得多大的成就,到了这里都化为零,是龙得趴着,是虎得卧着。当年,吴宇森在香港拍《英雄本色》这部影片获得成功之后,好莱坞的一些星探都开始关注他,认为香港居然也能够拍出来这样有特色的影片。

11

  知识链接

      《英雄本色》是一部由吴宇森执导,狄龙、张国荣、周润发主演的枪战电影。影片以宋子豪、Mark、宋子杰三人作为主要人物,体现他们在江湖兄弟情与同胞兄弟情的矛盾集结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失败、忏悔和报复的故事。影片于1986年在香港上映,获得了当年的香港电影票房冠军。

12

       当时就有好莱坞的星探找到吴宇森的经纪人张家振,提出了想要吴宇森到好莱坞谈一下合作的事情。张家振把这件事告诉了吴宇森,吴宇森十分高兴。说实在的,做电影行业的人,都想要在好莱坞崭露头角,因为那是世界电影的圣地。于是,吴宇森与张家振坐飞机去了美国,与好莱坞相关的制片方谈。但是仅仅谈了半个小时,两人便灰溜溜地出来了,坐飞机回了中国。这是因为双方沟通出现了问题,那时吴宇森是个英文盲,完全不懂英语。对方跟他提出的问题只能依靠翻译人员,但是翻译出来的东西他听着很不顺耳。

13

       因为好莱坞的制作是非常严谨的,高度的商业化,也非常现实。他们提出拍摄影片的流程中,双方都要有一个票房的预期,或者是票房分成,或者是一次性支付等条款。这在吴宇森看来,就像是在做生意,和他想象中的进入好莱坞艺术殿堂进行艺术层面的交流完全不同。虽然对方承认吴宇森的艺术水准,但是吴宇森作为一个导演,完全没有想象到是这种双方谈判式的场面,更没有想到是很冰冷的这种商业化谈判。所以,吴宇森当时就有点儿抵触情绪,再加上语言也不是很通,之后对方刚提出某种条款,吴宇森就表示不同意。结果好莱坞的制作方听到谈判无望,就终止了这次合作谈判。而吴宇森和经纪人就回到了香港。

14

       当时张家振劝说他要入乡随俗,到了人家的地域就得多听人家的,不能产生这么严重的抵触情绪。吴宇森后来也想明白了,虽然自己在香港很有名气,但是在好莱坞他什么都不是。所以,吴宇森为这事感到有些后悔,回到家后恶补了一段时间的英语,为的是以后能够与人进行有效沟通。

15

       之后,好莱坞又有人找他拍电影,这部电影就是由尚格·云顿主演的《终极标靶》。这部电影属于绝对的枪战动作片。吴宇森看了剧本之后觉得很合他的口味,于是欣然地跑到好莱坞进行这部影片的导演工作。但是一干才知道,好莱坞的打法与香港完全不同,而且如何打是由制片人说了算的,而导演不过是个打工的。可是吴宇森在拍摄这部影片时,中国导演的习惯没有丢弃,比如拍的影片中如果哪个镜头不满意就要重拍,或者突然想到有新东西,就会立刻加进去。比如说王家卫导演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经常无穷地折腾演员,要求加镜头,加完之后说不要就不要,所以很多和王家卫导演合作的演员都说他像魔鬼一样。

16

       王家卫的这种导演方式在好莱坞是完全行不通的,而吴宇森也是按照这个方式进行的。比如说,他想要加个镜头,可是即便他已经想好了,而且也设计得美轮美奂了,一看时间,已经到了五点半,所有工作人员都下班了,想要添加镜头只能等第二天上班之后。在中国,导演有时让演员整宿整宿地熬夜,从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但是,在好莱坞绝对执行劳动合同法,多做一点儿都不行。想要让多做工作,需要事先告知,而且还要提前商量好给多少加班费。

17

       吴宇森根本没有想到过会遇见这样的场面,所以即便很多想法都已经形成,可是要求现场加镜头却根本没人给他干活。所以,吴宇森是在很憋屈的情况下,将《终极标靶》这部影片凑合拍完的。拍完之后制片方却表示并不满意,认为吴宇森用了太多的慢镜头,可是这部影片属于武打片,于是就将很多慢镜头都剪掉了,也包括其中吴宇森添加的有人情味的那些戏份儿。吴宇森想要坚持自己的东西却坚持不了,因为他说了不算,结果影片最后剪掉了很多内容,就只剩下尚格·云顿的武打动作了。

18

       这部影片上映之后的票房很不理想,有人说它是说英语的香港片,内容只是吴宇森的那些东西。而吴宇森内心非常委屈,自己的东西根本就没实现,怎么还能说那是他的东西呢?非但在拍摄的过程中吴宇森没办法把所有的创意实现,就连后期剪辑都不用他。在中国,如果后期进行影片剪辑的时候,没有导演在场是很怪异的事情,但好莱坞就可以这样做,并且高度地执行这种流程化、规范化的做法。

19

     《终极标靶》这部影片让吴宇森感觉很受伤。但随后他也认真想过,自己如此拍电影恐怕是有问题的。既然自己应邀来到了好莱坞,对方为什么不接受他的东西呢?于是,吴宇森决定先给自己一个适应期,毕竟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就这样,吴宇森在美国待了两年,这两年他没有拍摄任何影片,而是在仔细观察,好莱坞的这类动作片究竟喜欢什么。

20

       看了两年,吴宇森明白了。好莱坞所谓的英雄片其实就是铁杆硬汉,流血不流泪,枪法准得一枪毙命,功夫高得什么危险场面下都能化险为夷。而且从大场面、大制作来看,好莱坞崇尚的是飞机坠毁、核弹爆炸、大楼倒塌、大桥塌陷的这些大场面。吴宇森认为这有什么难的?我也会。所以,吴宇森在两年之后执导了一部影片《断箭》,在该影片中,他将所有的好莱坞手段都用上了,这部影片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21

知识链接

      《断箭》是由吴宇森执导,约翰·特拉沃尔塔、克里斯汀·史莱特、萨曼莎·玛西丝和戴尔里·林多等主演的一部动作惊悚类电影。于1996年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飞行员迪克斯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劫持了隐形飞机上的两枚核弹,希尔与公路女警泰莉一起合力将核弹找回的故事。

22

       好莱坞是特别现实的地方,只有你拍出的影片票房好,他们才能够给你话语权。吴宇森拍出了好票房的影片,随后好莱坞的制片方就给了他更大的话语权,让他可以按照他的节奏去拍符合他想法的影片。

23

       所以,这个时候吴宇森开始打造了他去好莱坞的第一部受到广泛认可的经典影片——《变脸》。《变脸》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相对比较传奇。说的是由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美国FBI特工亚瑟,要消灭一个恐怖分子团伙。恐怖分子团伙的头领叫洛伊,是由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结果亚瑟和洛伊在高科技的推动之下进行了脸部的对换,就是亚瑟换上了一张恐怖分子的脸,而恐怖分子换上了一张FBI警探的脸。双方在彼此的生活当中出现,形成一种错位。当然结局依旧是好莱坞式的结局,正义战胜了邪恶。

24

       这部影片对于两个演员来说存在很大的考验,因为开始以自己本脸演的时候,是一个正义或者邪恶的角色,等演着演着变了脸之后,你要演另外一个跟你性格相反的角色。这样的一部影片,吴宇森在执导最初就进行了设想,如果这部影片单一地按照好莱坞的硬汉套路拍摄会很没有意思。所以,他要给这部影片中加入很多属于中国人的一些人情化的情节,不能简单地按照原来好莱坞的硬汉标准,比如《第一滴血》《终结者》中的史泰龙、施瓦辛格的那种套路。吴宇森在其中做了很多比较经典的改造,后来证实确实也得到了美国人的认可。

25

       电影中有一段内容,是特工亚瑟换上了恐怖分子洛伊的那张脸,但是亚瑟想要跟自己的太太说明白,可是究竟要如何取信于他的太太呢?他就跟太太讲了两个人初恋时的场景,就是他们刚开始见面时,亚瑟并不知道他太太吃素,就点了一份牛排,结果他太太不吃,只是在那里啃面包,结果把牙硌坏了。于是,他带着太太满城找牙医,最终折腾了一夜找到了一位牙医,却还把牙给拔错了。

26

       这个场景要表现出亚瑟内心的委屈,为了工作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太太不认识他、孩子不认识他。所以,他在讲过去的甜蜜感情时,要表现出又伤感、又辛酸、又甜蜜、又苦涩的情感。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吴宇森给他设计的要求是要一边哭一边说,还要边流泪边带着笑。

27

       可是这样饰演,尼古拉斯·凯奇心里是没底的,但是,影片上映之后,这一片段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这才是人的真感情,而不是那种刀枪不入的纯粹硬汉。所谓硬汉,铁汉柔情,也要有血有肉。这个地方也得到了制片人和投资人的认可。但是影片也有不被认可的地方,就是在影片的结尾处,吴宇森添加进去了一段具有中国式人情味的东西。

28

       洛伊的情人为了保护洛伊而死。临死前,她将二人的孩子托付给了洛伊。可是,那时的洛伊实际上是带着洛伊脸的亚瑟,只不过情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29

       所以,在影片结尾的时候,亚瑟将洛伊的儿子带回到了自己家,将这个孩子收养了。这个情节是很符合人情、人性的,可是制片人并不接受,他认为正义的人怎么能够把仇人的儿子带回家抚养呢?于是,坚持要对结尾进行改造,要改成亚瑟不管这个孩子的死活,独自回到家里与妻子团聚。这样的结尾令吴宇森难以接受,于是和制片人发生了激烈地争吵。好在好莱坞的影片上映之前有一个纠错机制,就是在大马路上随机选择几十个人,让他们来看新拍的影片,将这几十人安排到一个小影厅中观看,看过之后给你张表格让你选填认为影片中最好的和最差的情节,并且给这部影片打分。

30

       结果不少人看过之后,只给这部影片打了50分,为什么打这么低的分数呢?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影片的结尾,亚瑟应该将孩子领回去收养,不然就太不讲人情味了。制片人看到调查表之后才认同了吴宇森的想法,于是赶紧将这个镜头调整了过来。所以,《变脸》这部影片才有了最后这个意味深长的、充满人情味的结尾,也使得《变脸》这部影片上升到了人情、人性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一部动作片。

31

       所以,吴宇森坚持的东西最后也得到了制片人的认可。当然,吴宇森坚持的不仅是在这个方面,还有在拍摄过程当中添加进去的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并不在预算中。好莱坞对于电影的整个制作,包括每个镜头都是事先预算好的。如果想要另外增加镜头,管预算的人一定会找你要添加的道理,不会让你随便地白花制片人的钱。

32

       就这一点来说,中国电影界中有时候就存在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有些导演会去蒙投资人的钱。比如导演找投资人投资影片,开口就是这部影片需要五个亿的投资,事实上只花费了两个多亿,剩下的部分完全不知道拿去干什么了。而在好莱坞的这种管理下,想要蒙制片人的钱十分艰难,导演并非全部说了算,各个关口都把控得十分严格。虽然在方式上确实有利于控制电影的投资,但是也由此使导演失去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

33

       吴宇森在拍摄《变脸》的时候,有一个场景是特工亚瑟在枪林弹雨中担心孩子受伤,就给孩子戴上了一个耳机,耳机里边播放的是《绿野仙踪》的音乐,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害怕了。然后亚瑟再带着孩子在枪林弹雨中一边匍匐前进,一边保护他。这一段内容是吴宇森临时想起来的,构思起来觉得很浪漫、很有意思,于是他决定按照这个方式拍摄。

34

       可是,当吴宇森决定用这个镜头时,片场的员工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认为该他们工作的部分已经完成了。吴宇森就让他们回来,说会按照时间给他们加班费。可是加班费谁来出?制片人在旁边使劲地抠算,纠缠吴宇森加镜头的原因。吴宇森一气之下说你们别算了,我出钱,从我的导演片酬里扣。于是,吴宇森出钱,用了一天的时间将这个镜头拍完了,后来,吴宇森又突发奇想,在激战正酣的亚瑟和洛伊两人中间放一面镜子,镜子中反射出两个人的脸,产生一种敌我双方难以分辨的感觉。他认为这个创意很不错,但是也属于超出预算部分的额外镜头添加,于是,又是吴宇森自己掏钱,用了两天的时间拍完。

35

       就连吴宇森的经纪人都劝他不要这么拍电影,不然片酬都快要扣没了,为了导演的薪水也不能这么干。幸好,吴宇森后来添加的两段内容在上映之后广受好评,制片人认为这钱应该由他出,就将吴宇森垫进去的钱又给了他。

36

       所以,等于吴宇森是在用他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将东方文化和他自己独特的暴力美学中的东西一点一点地塞到了好莱坞的影片中。我们通过吴宇森闯好莱坞的经历可以看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端着人家的碗,就得受人家管;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去坚持自己的东西呢?吴宇森的做法是,先接受好莱坞中有价值的那些东西,然后再一点一点把自己的东西添加进去,这样才会逐渐地获得对方的认可。相反,如果一开始就硬要用自己的东西去取代对方的,并且气势汹汹地坚持认定自己的东西最有价值,那么肯定不会达成目的。好莱坞并不讲求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它本身就是一所艺术殿堂,所以,但凡是想要闯进好莱坞的华人导演,其实都在走吴宇森的这条道路,先接受对方的东西,甚至不排斥拍摄一些烂片,然后再一点一点把自己的东西塞进去。这样的一条道路,也是华人在好莱坞打拼的一个必由之路。

本篇完!